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第三章:西周大封建之邦国制度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了邦国,邦国的制度核心是啥呢?
易中天:封建。
艺凡:封建制度,还是封建社会或封建主义。
易中天:都不是,封建其实就是分封,但叫封建更准确,因为不但要“封”,而且要“建”。封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国。封和建,都是动词。封邦建国,是动宾词组。这是本来意义上的“封建”。
艺凡:封建既然是两个词,那什么是封呢?
易中天:封,就是“爵诸侯之土”。这是许慎的解释,也是学界的共识。说白了,就是分封诸侯的时候,要给他一片领土,一个地盘。这片领土或地盘要有疆界,这就得“封”。
艺凡:那具体的做法是啥呢?
易中天:边境线上挖沟,叫“沟封”。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高高隆起,叫“封土”。土堆上面再种树,叫“封树”。至于那条沟,也有多用。它是疆界,也是渠道,平时蓄水养树,涝时可以排洪。
艺凡:封的意义在疆了。
易中天:封出来的政治实体,就叫“邦”。在古文字中,邦和封可以是同一个字,不过封是动词,邦是名词,相当于今天所谓“国家”。
艺凡:和现代国家这个概念一样吗?
易中天:不一样,因为在先秦,国是国,家是家,不能混为一谈。而且春秋以前的“邦”,包括宋、齐、鲁、卫、晋、燕、楚,严格说来只有“半独立主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要到战国。
艺凡:不叫国家叫啥呢?
易中天:叫邦国。所有的“邦”,都包括城市和农村。城市叫“国”,城市加农村叫“邦”。
艺凡:邦有分大小吧?
易中天:嗯,小一点的,是一个城市加周边农村。这就是“城市国家”。大一些的,是一个中心城市为首都,再加若干城市和周边农村,这就是“领土国家”
艺凡:那周呢?
易中天:只有周例外,有丰、镐、洛邑好几个城市。
艺凡:周是邦国吗?
易中天:也是。只不过,是最大也最高级的。周的国君称“王”,因此是“王国”。
艺凡:那其他邦国国君呢?
易中天:公侯伯子男。但他们可以统称为“侯”。因为侯是“有国者”,或“封藩守疆之殊爵”,也就是在边疆保卫天子的人,所以又叫“侯卫”。侯是很多的,所以叫“诸侯”。
艺凡:由周王国和诸邦国组成的世界,叫“周天下”。
易中天:这个天下的概念和秦汉之后也不一样,秦汉以后叫“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一个天子,一个元首。
艺凡:那邦国呢?
易中天:是“一个天下,许多邦国,一个天子,许多元首”。天下只有一个,即“周天下”;天子也只有一个,即“周天王”。但在这个天下里面,有许多邦国,比如宋公国、齐侯国、郑伯国、楚子国、许男国这些邦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而且不一定同姓。
艺凡:那也不能叫王朝啊。
易中天:对,只能叫国家联盟。
艺凡:封讲完了,那建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我们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