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传习录》看到“先生”称呼,内心感念这样的称呼好,感恩安贞老师准可,将手笔原字转发,相信日后很多朋友会受益。接下来也尊称先生吧。
先生今天的随笔主题:
说说而已
有这么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了,大义是这样的:
注意你的言语,是为了说事实,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如果你说“太阳从东边升起”,那么你说的是事实。但如果你说“太阳从东边升起,相信我没错的!”那你就要觉察你是在证明自己是对。
我们如果只是用知见来武装头脑,积累炫耀的资本,而不去运用出来。
那学再多,也只能用来保护自己和攻击他人。另一点是,知见是说过自己听的,而非用来评判他人的。
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之后,很容易认为能“一眼看穿他人”。
又多了一把攻击他人的利器。
因为“看穿他人的小我”,看透他人的“隐秘动机(通常是我们自认为黑暗的)”而沾沾自喜。
其实,只有我们的小我,才能看到他人的小我。
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反观自己,而不是进一步给他人贴标签。觉知自己,不是把刀调转回来戳自己。
收回投射,觉察到自己的“错误”,但同时应该明白这也不过就是个念头而已。不必把它当真。
如《奇迹课程》正文所说:收回你的错误,但你不必紧抓着它不放,应该即可将它交到真我手中,予以化解。
在学习正心的过程中,不必贪图法门的“究竟”。没有不究竟之法,只有不究竟之人。
我们若不去实证格物,无上之法也只会成为我们的所知障。
也不必要在积累正心阶段,奢望自己都想明白、都读懂。
因为很多东西,不是头脑上的思维,而是在意诚、格物和致知的层次。
必须实修实干,才能有所进展。
所以,允许自己的“不懂”,带着问题去格物尝试。而不是“没想明白就不做”。
积累了足够的致知,就像拥有了一把梯子。
第二,是运用致知。
就像我们已经有了一把梯子,但还不能运用自如。人生处处可能掉坑。
当我们掉下去的那一刻,难免慌张、抗拒。想要抓住一切可用之物,把自己从坑里拽出来。
是的,我们现在有把梯子。但真的知道梯子怎么用吗?
如果我说,在我们惊慌的情况下,会拿这把梯子当铲子那样往下挖,让自己在坑里越陷越深,你会感到奇怪吗?
这并不少见。
首先,抗拒会让我们动用所有的所学所知,企图自我拯救,但抗拒的必持续。
而当我们运用致知,却“疗效不彰”时,就会陷入进一步的沮丧和自我攻击、责备中。
以至于进入下降螺旋。
举个例子,学了所谓“吸引力法则”,又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外面的世界”后,会不会感到恐惧?害怕自己有“坏”的念头,拼命压抑“负面念头”,或者企图用“正向思考”来代替它?
这就如“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一样,不是越不要去想,越想的厉害?
致知之慧见,不是用来抗拒的。
而是让我们静下来,重新选择。
一开始用得还很蹩脚。
在生活中,要么有点儿事儿就把格物致知忘掉九霄云外,要么就太用力、太着急、没有耐心,要么因为自己的抗拒之心扭曲了致知的本意。
真都很常见。
慢慢来。
一开始,只是记得就好。
后来,心平气和地尝试用一下。
随着有新的体验,会逐渐熟练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重新理解第一段的学习。
可能原来认为正文读懂了,在生活中运用才发现自己并不懂,或是经过体验,才真正懂一些。
陈坤说,他读《西藏生死书》,可能几年时间才真正读懂其中一两页。其实,哪个经典不是这样?
仅今天在群里看到一位朋友分享《奇迹课程》正文中的一段话:灵心慧见消除罪咎的方法就是心平气和地看清罪咎不存在的事实。
这句话里的“心平气和”四个字,就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实修格物自己。
不抗拒、不放纵、觉察、格物、正心、诚意、培养定力……不断格物、不断觉知,不断增长自己的定力和智慧。
但是仍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有为法”的“对治”阶段。
这个时候,已经尝试使用梯子,积累使用梯子的经验和熟练度。
第三,正心,致知“立住了”,新的习性代替了旧的。
这时候,就不再需要“用力”了。
定力增长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发挥作用。事情来了,不用去翻书、不用给自己反洗脑,不用再执着于某一法门,不期待某一个特定结果……而是“明”接管,自动起作用。
从“有为法”到“无为法”,从“用力”到“放手”。全然地信任与交托,随顺生命之流。
这个时候,也不会在意自己是否“究竟”。
也不会在意自己是否“做对了”。
只要自然生出爱的感觉,就够了。
至于是“在哪个层面上爱人”,已经不重要了——灵魂计划?吸引力法则?一念之转?清理法?收回投射?一体性?清白无罪?
什么都可以……内涵都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无招胜有招了。
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梯子,让我们出坑(出坑,是一种感受——平安,而未必是所有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
如果我们执着于去改变外境、改编剧本,则仍然陷在头脑的分辨和小我中。
第四点,我放在最后。但其实不是最后,
而是最重要、也是一切的前提。那就是:有一颗想要亲民的心。
这个看起来玄虚,其实最重要。
我们之前一切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用正知见帮助我们从坑里出来”。
但如果我们不想出来呢?
如果我们贪恋这个分裂世间的游戏呢?
如果我们自认为可以在跌坑中获得好处,而这种好处远大于我们跌坑的痛苦呢?
如果我们不死心,仍然认为自己有办法操纵这个世界、控制他人呢?
愿心,是第一位的。
没有亲民的愿心。怎能明明德?
怎能止于至善?
但这愿心,又不是头脑层面的“下决定”。
它是更深层次的某种东西。
没有愿心,
第一阶段的学习积累就会变成所知障。没有愿心,
第二阶段的实修就会变成“我努力了,但我做不到”的自我证明。
没有愿心,也就谈不上第三阶段的放手、信任与交托。
但我仍然想说一点:
没有愿心,或者更准确地说“暂时没有足够的愿心”,不是罪。
是否出离,是一种选择。
而这两种选项,是平等的。
亲民是必须的,
否则一切实修实证都是空中楼阁。这只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自己的时间点,做出这个选择。
别让“没有愿心”成为扎向自己的那把刀。
我们已经伤痕累累了,不是吗?
请对自己仁爱,请对自己有耐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生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进心里,又不存于心的能够内化,运化,转化,从一吸一呼间先吸收消化,实修,遇见先生我是最大的受益,
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看,万物互联的瞬息;
变化中抽离;
觉知中遇见自己。
倒着回顾,我从一开始就有愿心愿力,只是就像悟空心猿意马,桀骜不驯的驰聘在自己微不足道的世界里,
外面风景如画,我却固执己见抽脱不离,所有一切经历都是磨历!
当真正要“平和”出离,发现恐惧又回归身体,循环中需要阳光照进心房外面的伤痕。
中午自己睡了一觉做疗愈,红彤彤的心通通的跳,可是曾经刻在心肌上的疤干巴巴的叠在哪里,我神唤不去,
看见那个颤微微的自己又瑟缩在那里,被岁月划痕包裹在里,
睁开眼1:45了,睁不开眼,自己观照着一呼一吸,瞬间有点努力想要做手术的暴力,突然发现心跳加速,不是痛而成为痛记忆的习气就在那里,我的恐惧在这个当下都不足提,我的力量,能量不够化解心口里的疤记!
怎么办?
书可读,课可学,工作要干,生活需要继续,只是更多留下陪陪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心平气和实修在这里
珍惜当下所有遇见,一切投射都是唤醒自己的戏!
感恩陪伴
感谢先生指点,继续悦纳自己!
独处静坐的魅力!
感恩遇见,先生指引是恩典,自己敢于面对实修的血淋淋是勇敢,
此时不是受伤者的哀怨,而且修行者看见的风轻云淡,我知道,伤口抚平细胞缺少活力太久远,需要时间,精力和能量回流给自己,太好了!
已经走到这里,我是富而喜悦的,虽然恐惧里有些许两鬓白发的无力,但是骨气里的那股赤子之心总会在黎明前升起。
加油!听话照做!身体力行!
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