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基于4岁孩子的理解能力,文中有些语句有失偏颇,不够严谨哈。
那是,昨天,下午带蛋蛋和妞妞去放风,后来到了老公上班的邮政。
儿子观望了一圈后,看上了一本宣传手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手册》,一股劲儿的拿过来让我和他一起解读。
小家伙为什么看上了这本书呢?
看到封面,我就明白了,儿子这纯粹是把这本手册当成了故事绘本啊。果真,蛋蛋后来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想。心理想笑,这事儿却也觉得十分不错。
“咦,妈妈,你看,这个小怪物好可怕啊!”蛋蛋一副怕怕的表情,语音也是,再配上动作,超级可爱呢。
“你猜猜它是什么?和我们带口罩有关哦~”没想到,俩小齐声一吼,“病毒!”还很兴奋!
意料之外啊!小小夸奖一下。蛋蛋又开始发挥了,“咦,旁边还有个人呢!他穿着白色的衣服。”
“对哦,他还对病毒做了个手势,他是谁呢?”感觉,蛋蛋就等着这句话似的,“医生!”
“那,你猜猜看这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妈妈,我们一起讲嘛。”蛋蛋的故事需要引导,后来,让他看病毒的龇牙咧嘴,观察医生动作,猜想他们各自的意图,终于,蛋蛋形成的最终版的故事,成了型,很是短小精悍:
病毒呲牙咧嘴地出现了……
医生对他说:“病毒,走开!不要危害人类!”
病毒拽拽地回答:“哈哈哈!我就要!”
医生回应:“我们有高科技武器,可以消灭你!”
然后病毒就被消灭了。
故事虽短,但都是小家伙凭着一张图加工而成,都是他的想象,感觉挺不错。
为此,配合书中后文的内容,又强调了一下孩子的习惯,病毒很厉害的,我们出门要记得戴口罩哦。
孩儿怕打预防针,甚至都不进保健院的大门。趁着孩儿看得兴起,刚好有一图,打针的,告知小家伙,针可以把高科技的物质注射到身体里面,这样就能把病毒消灭啦,所以,生病了可以打针啊。虽然小家伙略微接受了这种说法。但我相信,再到保健院,小家伙不愿进门的意愿仍旧强烈。孩子对打针的印象总是不明所以的阴暗着。
这一本手册,小家伙知道了很多常识,可以通过检查查看身体里面是否有病毒,医生还会记录,可以通过打针来消灭病毒,还可以通过检查查看体内的病毒是否全被消灭了,温度计不但可以放在腋窝下也可以放在口腔量体温……
我们常常会把买回一摞绘本,当做给孩子讲故事的基本条件,而最后可能讲了几本之后全都歇菜了,绘本或是晾在了书架上或是不知去向,真正发挥的作用必然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或也失去了培养孩子的兴趣。
当然,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乏成功的案例,用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样如此。
然而,海燕儿想说的是,刻意的固定场所的学习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学习,且有恰当的输出,才是。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努力尝试,在陪孩子的时候,伺机而动,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基于他们的观察输入知识,生活中的学习必不可少。
当然,绘本还是需要的,虽然有所浪费,但儿子喜欢啊。比如,那本“鲤鱼跳龙门”,接连三晚的睡前分享,连妞妞都能说个一二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