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军旅路】167:忠孝难两全

  撰文/渝夫·天津河东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


  【桐言无忌】


  以前桐言就说过,渝夫同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尤其是对非生却把他养育成人的二叔——继父,恩重如山的父爱之情,一直是他心中最难割舍的牵挂。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特别是身为军营中保家卫国的铁骨男儿,身担重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怎能在父母膝前尽孝,怎能家庭和国家两相顾?军人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先,怎不令人敬佩?

  古时候,男女婚约讲究门当户对,现在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多少倒插门的爱情故事依然如火如荼。作为秉承传统美德的邻家女孩,对考上军校的渝夫同志从最初的痴心绝对到现在的忽冷忽热,看看渝夫是如何说服他的邻家女孩的……




  (六三三)愧对父母


  忘了在哪本书看过这样一段话:父母期望的,并非远方的孩子给他们寄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而是希望过年过节、过生日或自己生病时,孩子们能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歌曲《常回家看看》一炮打响的重要原因。

  今天,当我拨通村里小卖店的电话,还没怎么说话哩,就听见二叔在电话那头说个不停:“小儿,我早就盼着你的电话了。我往你们部队打了5次电话,一次也没打通……家里没啥事,我就是想和你说说话……”听闻此言,我内疚得不行,心里隐隐作痛。显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往家里写封信或是打个电话,对父母竟然这么重要!

  前段时间,二叔的尘肺病情加重,心烦意乱的我竟然忘了打电话问候一声,只是着急忙慌地向团里财务股借了两千块钱邮回去给他老人家治病,我甚至连封信都没有写。可以想象,二叔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在那种状态,他需要的不只是救命钱,还有来自儿女们的牵挂与问候。

  虽然二叔不是我的生父,但作为继父的他为我们兄妹几个付出了太多。他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成人,想尽办法送我们上学读书,无私地给予我们父爱和尊严,赋予我们坚定前行的力量。当这个对我恩重如山的男人病重时,我这个当儿子的却没捎去一声问候,真是不该啊。

  后天是农历9月25日,妈妈的60岁生日。在电话中,我向妈妈道歉,说自己不能回家,也没有礼物寄给她。妈妈依旧很关心我,让我别担心家里,用心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理解妈妈的苦心,却无法抹去心里的愧疚。是的,我不再是小孩子,但我却走不出父母的爱与牵挂。(1999年10月31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六三四)如果是真的


  一不小心,扛着上尉肩章的军务股股长成了团里的副政委,从副营到副团,连升两级;而政治处某些干部的升迁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正排职组织干事成了副营职组织股股长,正排职宣传干事成了副营职群联干事,两人均连升三级;当然,也有惨遭降职的,如正连降为正排的也大有人在。一升一降之间,一个天一个地,不由得不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当然,以上现象的发生与“战争”有关,严格讲是“演习作业”。尽管只是动枪不动弹的考核性演习,却也着实让团里紧张了一番。

  演习的背景并不复杂,邻国蓝军大举进攻我方领土,我边防军民奋起反抗,坚决打击企图入侵之敌。按照演习规则,基指、前指、后指一应俱全,各把一摊,互为支援。在基本指挥所,电脑、大屏幕、军用地图等应有尽有,并成功实现与边防一线连队联网,可以直接通过电脑下达作战命令。

  当然,这并非真正的战争,尽管团领导再三强调要进入临时状态,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紧张气氛,直到晚上9点开始正式演习时,情况才有所改善。据说,在此之前团里从未经历过这类演习。

  在这战场“战斗”中,我扮演的角色是群联干事。在战时,群众工作非常重要。可实话实说,演习过程中,我并不清楚应该做些什么,看来需要抓紧学习有关知识。只有掌握了相关本领,当战争真正来临时才不至于抓瞎。(1999年11月1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六三五)平等最重要


  两年前,因为我“不幸”考入军校,相爱已久的女友忽然觉得我们两个“不般配”了,理由很充分也很明了:她文化不高,我却考上了军校;我成为共和国军官,她依然是四处漂泊的打工妹。当初要不是我毫无动摇,她或许早已成为别人的女友或老婆了。那次“风波”过后,她曾十分真诚地对我承诺:“如果你找到比我更好的女孩,我情愿退出。”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我并没有理由责怪她什么。

  去年,在老家,她无意中看到我当兵前写的一篇纯属虚构的短文,便伤心欲绝地来信,要我去寻找文中那个女孩。我知道,女友对我的爱够深够真够痴心的了。只不过,我似乎并不值得她如此用心,我也并非她想象的那种绝世好男人,我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普通且缺点多多。

  当然,面对如此痴情的女友,我很感激也很知足,也很理解她的“多变”和“考验”。对于爱情和婚姻,我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相爱的一对男女,并非一定要门当户对,并非一定要才学相当,婚姻的幸福与学识文凭并无直接关联。一对恋人要想走得更远直至白头偕老,真心相爱、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比什么都重要。(1999年11月3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