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一、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分类
分类包括:对视恐惧、余光恐惧、赤面恐惧、表情恐惧、手抖恐惧,口吃恐惧等。
以上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的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远不止这些—凡是患者自认为会丢人的事情、会被他人看不起的方面,都会引发他的恐惧,诸如放屁、长得黑、头部和身体的抖动、走路不自然、相貌不端正、泌尿问题、嘴的气味、狐臭等,不胜枚举。有多少种会丢人的事情,就会有多少种症状。他无法接受症状就是因为他无法面对丢人和被否定的可能性。
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症状,而在于他无法接受现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及被人否定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并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治疗的重点不在于症状的消除,而在于心态的调整——如何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二、社交恐惧的成因
01家庭因素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缺乏爱、温暖、肯定与尊重,或在过于溺爱、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就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他要么自命不凡,要么妄自菲薄,总之他无法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而和他人的关系其实就是自我关系的一种投射,因此他同样处理不好和他人的关系。
02人生观与价值观
虽然病态的父母伤害了我们,但无形中我们也会继承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当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所要求的标准,他就越来越瞧不起自己。他的初衷虽是试图超越自己,结果却越来越无法接纳自己。
03幻想与现实: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无法达到对自己的期待,他就会躲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我希望自己的一切都很完美,能做到镇定自若,很有气质,很美丽,我希望大家都很喜欢我。”
内心深处的伤痕有多深,他幻想中的自己就有多伟大。伟大并不是来自他的实际能力,而是来自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应该卓尔不凡。
04内心的冲突:停止内心冲突的关键不在于执着,而在于懂得放下。
三、我的感悟
社交恐惧和其它心理问题一样,都源于对于自我的不接纳。这种不接纳的根源大部分来自家庭,来自早年的成长经历。
我们已经成年,如果早年有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只能学习自我调节。同时,我们也终将为人父母,当我们成为一个小生命的主宰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呢?可能要点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给予他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