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三国鼎立之时,经历过一场战争,这也便是赤壁之战,这也是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对战。但孙权和刘备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又为何和联系在了一起,一起去对抗抗曹操,而这一切的开始,便是诸葛亮了。也就是诸葛亮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孙权,促成了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也是一个名声不小的战役了,可以说,如果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便有可能无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成为曹操一家独大,为了两家联合,诸葛亮可没少费工夫,用自己的才智,从各方面去说服孙权。
首先诸葛亮提高刘备的身份,刺激了孙权。为了一个更好的谈判,诸葛亮便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艾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抬高了刘备的身份,为谈判做了更充足的准备。紧接着便指出孙权的痛处“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诸葛亮用言语去戳洞孙权的痛处,想要逼孙权一把,让他明确自己的态度,也终于激怒了孙权。
其次诸葛亮采用激将法。诸葛亮用孙权在意的东西去刺激他,在与孙权的对话中,诸葛亮说:“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胃,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安能复为之下乎”用尊严等孙权看重的东西,去刺激孙权,逼了孙权一把,阻止了其他的可能性,果然,孙权:“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终于,孙权下定了决心,但同时却提出了质疑。
最终诸葛亮分析了刘备和曹操。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刘备的优势“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既然说出了刘备优势,当然,也分析了曹操的劣势“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徐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编’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通过分析操作的劣势,来增加孙权的信心,认为这件事情是有美好的未来,有正因如此,孙权和刘备组成了孙刘联盟。
诸葛亮用他的聪明才智促成了孙刘联军,成就了一次战争,而这件事,也成为后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