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过年,貌似除了多放假几天还能激动些许,其他的都与普通节日差不多,不值得上心了。
犹记的小时候过年,那可真的是丰富多彩,兴趣盎然。从腊月十几开始年味就慢慢来了,那时候还是在农村老家,更是邻里邻居人颇多,大家对看着干活,今天俩家约着扫窑,明天又约着压米,孩子们七八十来个满外跑,真的是难忘的日子啊。妈妈一直比较爱干净,从腊月十几开始,便把七八个窑洞一间一间的开始打扫,我和哥哥们都不能玩耍了,被妈妈指挥着往出搬家,从里到外,被子褥一,锅碗瓢盆,只要是窑洞里面摆放的都拿出来,然后妈妈在里面一遍遍扫窑,我和哥哥们则外面拿棍子敲打炕席子上的土,遇到下雪天,还能铺在雪上敲打,这样省劲不少,等妈妈全部打扫完以后,再开始把家当全都搬回去,那时候的天不知道为何总是很暖,阳光很足,很少遇到极冷的天气,也许是到了年前吧,回暖了。这打扫家一般就得俩天。
然后开始糊窗纸,这个大概只有陕北有吧,我们的窑洞窗子都是纸糊,所以每年年前又得换一轮,一年下来,风吹日晒,窗纸也不耐用,到了年底就开始破洞不挡风,妈妈每年到了年底把旧的窗纸全扯了,又糊一层新纸,扯旧窗纸可是一门技术活,胶水比较牢靠,先用手把大头扯了,然后用小刀慢慢的把粘在窗沿上的纸刮干净,然后再用扫把一层一层扫干净。窑洞很高,干这活都得拿梯子立在门框上,人站上面,记忆中我经常干这活,每次都会被窗纸把手打出毛刺,眯眼睛,都是寻常的事。
糊完窗子以后就得开始洗衣服了,小时候洗衣机还不是很普遍,村子里都会有几个公用的水井,喝水的池子,洗菜的池子,洗衣服的池子,都是分开的,供着全村人用。夏天放学以后路过水池,孩子们直接爬井口拿手兜水喝,井水特别清澈,爬在井口,都能看见井底下的所有,一清二楚,水也特别甜,只可惜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清澈的水了,自家自户都有了井池。回到正题,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帮妈妈把衣服送到井池旁边,妈妈戴上手套开始洗衣服,井池旁边总是有很多人,边洗边聊天,我们一群孩子则是附近玩耍,到了洗完衣服的时候,大人们喊自己家的娃回家,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很充实。
等卫生都收拾妥当以后,开始压米了,我们这边过年,需要准备很多“吃水",由于盛产小米,这“吃水”也就大多是小米做的了,有枣糕,油糕,油饼,鸡蛋泡泡,油圈圈,丸子,酥鸡,黄米馍馍,黄酒,大都都是小米压成,所以这压米可就是一项体力活了,每家都有一个碾子,用来压米。家里有牛的用牛来拉磨,这样不需要人拉,省的劲可不是一点俩点。没牛的则需要人来慢慢的拉,一天下来也是累的够呛。我家一直养牛,所以到了这压米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便不用帮忙了,妈妈往碾子上放米,爷爷赶牛顺带扒拉一下米防止沾成一块,奶奶坐旁边用筛子筛米,最细致的米才能入口软,香甜,不糙。往往压米是最费功夫的,早上吃完饭开始得压到晚上,一般也得俩天时间。现在都机器压米,节约了时间,也少了趣味。压好米以后,开始炒米,起米,蒸米糕,炸米糕,各取所需,慢慢成了枣糕,油糕,素糕等。一般人家一做就是很多,能吃饭来年春天干活的时候。这是年味最重的,现在年轻人很少有人会此活,手艺也就慢慢的消失在过去了。
忙完了所有,除夕就要到了,小时候最盼望这一天了。可以吃大餐,那时候农村较穷,平常日子很少吃肉,孩子们都等过年的时候好好大吃一顿,过过嘴瘾。从早上开始,我就惦记着晚上的大餐,为了晚上多吃点,白天我都基本不吃,就等晚上好好吃,可惜真正到了晚上,提前饮料喝了一大堆,饭只吃了一碗就饱了,想吃都吃不进去,为此哥哥们常取笑我,我只能干巴巴的摸着大肚子看着哥哥们吃了一碗又一碗,心里别提多憋屈,发誓明年一定不喝饮料,可是到了来年,还是一如既往。又跑题了,除夕那天,才是我们孩子们的世界,早上起来妈妈指挥我们扫院子,哥哥总是把院子划分成三部分,我们三个每人扫一块,谁先扫完谁吃糖,每次都是我赢,虽然卖力占了一部分,更多的是哥哥们让着我。扫完院子开始贴对联,我家来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爸爸写的一手好字,村里人大部分会来找爸爸写对联,那时候我一般就是晾对联的,爸爸每写完一张,我就慢慢的拿起,把对联铺在其他地方,过会等对联晾干了以后再收拾起来。哥哥们贴我家的对联。我最喜欢的就是出去打冰了,一群孩子们拿筐去冰谭里,拿着锤子去打冰,我是最积极的,中午刚过,拿着筐叫几个小伙伴赶紧的跑下去捡冰块。老人们说,冰越新越好。于是我跑来跑去抢最新的冰块,捡满一筐回到家,一块一块摆在位置,每一块上面放一块炭。到现在也不知道何意义,这是知道祖辈们传下来的习俗。妈妈和奶奶中午开始准备年夜饭,炒菜做肉,尽量做最丰盛的,让孩子们解馋。下午的时候,院子里肉香味便漂出来了,那种香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美好,即使现在吃了各种美食都觉得不如当年那肉香味,我总是会玩一会跑回去看看锅,玩一会回去看看,问问妈妈能尝尝否,差不多的时候,妈妈会从锅里给我拿块骨头啃,沾了泥土的手拿着啃骨头,真的是吃出了世界绝味的感觉。夜晚来临,晚餐也陆续摆上桌,全家坐一起开始吃饭,忙碌了一年,也是除夕夜才能真正的享受享受,吃顿好的。晚餐吃完以后春晚也差不多开始了,大家坐一起看看小品,唠唠磕,顺便打打牌,我们经常玩的是骰子,拿一个碗,摇最大的,输了的给钱,我也是手气最差的也是最耍赖的,压岁钱不到一会就输光了,输完了又给哥哥们要。那时候还没有花炮,只有鞭炮,响炮,还有一个最好玩的摔炮,一摔就会响,一群孩子你扔我,我扔你,真庆幸那时候竟没摔出事故,真是刚生犊子不怕虎。晚上各家各户会放几串鞭炮,以庆除夕。到了整十二点,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会放一长串鞭炮,那刻你会听到绵延起伏的鞭炮声,真是声声入耳啊。
隔天,大清早又是开门炮,一听到开门炮响,孩子们赶紧起来,给长辈磕头领压岁钱,遇到小伙伴了都会问一句“你有多少压岁钱了啊。”初一的时候孩子们会张家进,李家出,为了拿几颗糖,那可是新鲜玩意,有些好点的人家会给奶糖,这可不得了,一会便会一群孩子拥门而入,都为了那颗奶糖。到了初二,便是串亲戚的时候了,路上不时会看到人来人去,都提着大包小包。我也最盼着串亲戚,会有好多红包收,那时候的愿望那么小,却是那么真。
儿时的年味说不尽道不清,满满的都是回忆,现在这种年味再也没有了,工作忙碌都是年底才赶回家,匆匆忙忙几天又赶去上班,除夕饭大家也不盼着了,春节晚会更是没兴趣,人人抱着手机抢红包,扫福字。年味,真的是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