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第三单元第二课进行了教学,重点是认识“反冲力”,通过实验,研究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方向的关系,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在一开始,我提问: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这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会说气球会无规律地乱飞。然后我拿了一个很小的气球并充足气,让学生观察我松手的瞬间,气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观察以后发现松手的瞬间气球先向上飞,然后才是无规律地到处飞。
接着来到了探索环节。第一个是研究喷气的气球,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感受,基本上都能感受到有气体喷在手掌以及推动手掌的力,这时,我开始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活动手册。因为上面要求分别用红黑箭头标记,所以之前我已经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黑笔和红笔,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都能填写正确,从而认识到气球的运动方向与气体的喷出方向是相反的。然而,当我问学生这个力叫什么力时,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说成反推力,这时我不得不反复强调这个力叫反冲力,尽管这样都还是有学生说错,于是我告诉学生,考试的时候如果写反推力不得分,请学生下来在心里多默念几遍,或者自己写几遍。我发现,当我把这个点跟考试的要求结合时,学生基本就不会说错了。
认识反冲力以后,就来到了活动二。这个环节学生操作起来问题不大,只是有的学生习惯先把未充气的气球连同喷管套在小车上,然后再打气,有的学生习惯先把气球套在喷管上充足气再把喷管往小车上套。但无论哪一种,基本上都能让小车向前跑,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也意识到,本课是利用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与上一课的重力形成了对比。
反冲力是有大有小的,这个大小直接决定了小车能行驶多远,而反冲力的大小又与气球的大小有关,同时,喷管的粗细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之前我看了其他老师的反思,基本上都是把学生带到外面操场进行实验,或者是在教室的过道上和走廊上进行实验。我本来也想这么做,但出于以下几点原因,我最终只能放弃了,改为不同情况各演示一次,并出示我的数据,让学生直接得出结论:
1、学校的场地有限,基本上我上课时有很多班级都在上体育课,而且教室的过道也很窄,即使加上走廊,也根本容不下8个小组同时进行分组实验。
2、我在上这节课之前提前进行了预实验,但效果不理想,小车向前跑很容易,但走直线很难,基本上跑着跑着就偏了,而且也很容易撞到物体,一旦撞到了本次实验就作废了。
3、给气球打气时,因为打气筒的喷嘴较小,打气要打半天,差不多要200下才能充足气,而且还要用点劲,四组数据测完要花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我想我自己的实验结果都不理想,如果拿给学生做,不就更是一团糟吗?所以,我只有采用演示的方法。
出示了数据以后,学生发现,在喷管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气球能让小车行驶得更远;在气球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细的喷管能让小车行驶得更远。于是,学生就会认为,气球越大,喷管越细,小车行驶得越远,这时我告诉学生,理论上来讲确实如此,但本实验中气球的大小和喷管的粗细不能无止境地放大或缩小,并向学生讲解了气球过大或过小以及喷管过粗或过细的后果,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较大的气球和较细的喷管能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最后,我通过研讨环节带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反冲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总的来说,学生在本节课的收获是不小的,认识了反冲力,知道可以用这个力驱动小车,唯一遗憾的就是分组实验没办法做,不知道其他老师有什么好办法让小车走直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