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客晚上安好,我是丧心病狂动物园——熊猫人
今天工作完超级累,但还是翻开了书,觉得阅读计划不能停止。
但是当我写作的时候,我的桌子上面乱七八糟,这让我非常烦恼,我现在的桌子比起原来出租屋的桌子大了将近一半,但是我老是感觉这桌子比原来的还要乱,不明白为什么。
小的时候读过一个小故事,说并不是桌子乱了,而是心乱了,可我现在到底在焦躁什么?我试着寻找答案。
花了十分钟,将这本书第一章节看完,排除前面的三章,今天看的内容(新技能并不仅仅来自行为的学习、将隐藏而与本我整合,消灭表现落差、底线)让我对作者有深深的认同感。
看得出,作者是一个生活经历丰富,并且常常懂得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人,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触动,但我们不善于总结和整理,我认为,正常的处理一件事儿的步骤,应该是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如果这是一份工作任务,或者说是生活任务,我会去思考解决,但是,当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融入到生活的时候,我却乱了阵脚。
可当这些都写在书上直观的让你看到的时候,发现其实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能够发现问题,但是懒得去归纳整理,只会用一种自己下意识的动作和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中包括逃避。
我初中的物理老师,讲课的时候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性的话,说电阻和人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对我触动极大,因为我是一个惰性极强的人,但是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往后的许多时间里,都没有去归纳和总结过,只是逃避性的不去思考,正如我上面讲的一样,我因为惰性而不去思考我为何有惰性。
套娃一样。
说回书里,这三个章节有不同的桥段让我感触颇深,(新技能不仅仅来自于行为的学习)一节中,作者讲到你需要激活你精神方面的东西,以便自己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些技巧。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上自己看似简单结果实施起来一头雾水的事儿,看似简单其实就是学起来简单,但是实施起来一头雾水,表明实践能力极差,作者把这归纳到了精神层面,我有这方面的感悟,或许说的“中国化”一点,这东西应该叫悟性,可问题来了,学习能力可以培养,学习方法可以磨练,悟性这个东西如何提升?
这或许是一个世纪难题,但是想想不觉得挺有意思吗?
人难道天生自带一些数字?你的悟性值98,我的悟性值75?听起来有点可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一下悟性的值呢?或许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提到吧。
不过作者在第二节(将隐藏面与本我整合,消灭表现落差)提到了本我,这确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一直将回归本我,都在寻找本我,可作者安排的很巧妙,为什么不先找找“虚我”?找到“虚我”消除不就是回归本我吗?
这一节提到了以下几点:
1.我们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多面
2.我们往往从多面中选择部分来片面的定义自己
3.我们多面性的成型是有一定道理的
4.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真相。
5.我们向世界、向自己展示的不一定是假的?但却不完全真实。
6.在我们进行自我定义的时候,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将丢失的那些特质补充进对自己的定义时,我们便会有所收获。
7.恒久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说实话,这一段让我有一丝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某种程度上,我和作者都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尤其在独立自主这方面,本着能自己搞就别求人的原则赢得了许多赞赏,也吃了很多暗亏,觉得求助别人是一件伤自尊的事儿,并且关注到具体的事儿上是一件有损控制权和决策权的事儿。
这表明了我是一个强大的人同样也是一个脆弱的人,我夸大了我的控制欲,想要绝对的控制,却缩小了我的容忍度,所以有的时候表现出来是一个倔强的人。还好是倔强,好在前文当中我说道我很早就学会“为他人考虑”,如果没有这一点,我或许就是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
如何寻找本我,先找到虚我,然后朝着“逐利”的方向,就是往好的一面发现的方向,我能意识到我的错误,就证明我的本我中觉得这有问题,真正刚愎自用的人,他的本我可能是不会意识到有这个问题的。
而在最后一节(底线)当中,作者反复提到了认知,觉得认知是对本我定义的前提,可认知是没有边界的?人一辈子都可能处在认知的道路上,即使是我姥爷现如今也在认知新的互联网产品,是不是换句话说,人一辈子都处在寻找本我的道路上?
听的好惨、好励志。
不过我是认可这一点的,向我前面认为的,真正刚愎自用的人不会体会到自己问题所在,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虚怀若谷的好处,人需要不断认知,需要不断寻找本我,只要认知的本我,在当前的阶段能够为自己趋吉避凶就是好的,吾日三省吾身,或许就是寻找本我的办法,反省虚我,消灭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