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你会怎么回答?
有一位妈妈说:“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
有一位妈妈说:“你把铅笔又弄丢了?”
有一位妈妈说:“谁让你乱放东西的?”
你发现了吗?这些都是责怪性的语言。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好起来,孩子才能面对问题,找出原因及想岀办法,以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感受好起来呢?
有四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第一个,安静专心的倾听
当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可以蹲下来或者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听他说……
第二个,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比方说“嗯…哦…原来是这样……”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听他诉说。
第三个,说出他们的感受
“说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他这样做,你一定很生气吧!”
第四个,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哦,是吗?真没想到。”
“哇!哇!她是我的好朋友”很伤心地哭了。
“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真希望我们有根魔法棒。”
这四个方法是父母安抚孩子的情绪的好方法,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绪被理解,被关注能建立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当然,说话的语气也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无条件地爱。
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个性的孩子,也要注意用不一样的方法。
首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
其次,就是父母反应过度,对孩子也是没有帮助的。比方说,孩子兴冲冲地回来跟你说:“某某不跟他玩了,要和另外一个人玩。”
父母不要说:“真不能原谅!是他叫你一起玩的,现在又说不要了,下次不要和他玩了。”
其实孩子可能对朋友的行为没那么强烈,也不会想到去报复。只是想让妈妈理解他,适当附和一下,来分担朋友的行为带给他的不快。
你可以和他说:“每个人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跟同个人玩,你也可以自己选择和谁一起玩。”
最后,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孩子说:“老师说我们每天只需要花15分钟时间复习数学就足够了,而我却花花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弄完,我真笨。”
家长:“花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是容易让人气馁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