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
作者: [美] 列纳德·蒙洛迪诺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副标题: 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原作名: 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
大约16读完了《潜意识》这本书,本书阅读流畅,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们自己都氛分为意识的自我和意识的自我这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的行动受到意识的支配,实际上我们的很多行为来自于潜意识自我的影响。本书下半部分介绍了潜意识的几个倾向,
- 以貌取人:我们都有爱美之心,潜意识层面的倾向,就像很多人喜欢和美女打交道,看到美女就容易大脑短路似的。进而扩展到大脑对人的声音等的影响。
- 分类思维:分类思考是一种简单二分法思维,比如国家、性别等的简单分类,会帮助我们作出一些即时的判断。
- 内外群体:一种特殊的分类思维,通过一些竞赛等简单区分自己人和对方两种群体,对自己人(内群体)表现出不理性的好感,这其实也是有些销售人员博得客户好感的伎俩,比如说共同爱好等。
- 感觉:我们以为自己的感觉(比如生气)导致了身体和生理变化(比如颤抖),实际却相反,正是因为身体和生理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了情绪和感觉,否则就只是大脑的认知活动。正因为如此,某些身体变化可以欺骗潜意识自我作出错误的感觉,就像强颜欢笑真的可以产生开心的感觉,这也是被利用的方式。
- 自我:人都有过度自信(Ego)的倾向,典型就是动机性推理,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证实自己观点和偏好的证据。这种过度自信让我们不客观,但是这种过度乐观也是我们克服障碍的方法(想想最近的马斯克~)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化中产生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自我帮助我们生存,而不是帮助我们“活得理性”。所以潜意识自我才有了以上的倾向,而没有像《超越智商》一书所说的那样被”压制“。
第六章 以貌取人
人在潜意识层面,都是”外貌协会“成员,虽然我们在意识层面很高级。
我们倾向于“以貌取人”,虽然不至于到像燕八哥那样交配时完全被声音吸引,但人在潜意识中,还是会受到声音(低沉、磁性的嗓音)、长相、身材(健康、强壮)等影响。
轻微的触碰也会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进化论角度来讲,触碰会激发大脑的愉悦感觉,让对方产生直觉上的好感。(当然如果对方意识到了这种把戏,可能就失效了)
书中的一个例子:(1)学生给计算机授课的课程打分,会受到计算机的影响,即将计算机“拟人化”。 (2)撒切尔夫人有意改变自己的声音,(3)肯尼迪vs尼克斯,肯尼迪的外貌等完胜。(4)科学家做的虚拟选举,研究候选人的形象对政治不敏感选民的重要性。(5)达尔文差点因子自己的蒜头鼻而被禁止登上考察船只,因为船长认为鼻子就反映达尔文的性格,缺乏精力和意志力。
“以貌取人”的应用:通过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声音(说话方式)、表情、姿势、轻微触摸等,获得别人的好感。
2018.7.29 done
备注:很早之前看过一位日本人写的关于销售技巧的图书,利用的也是类似的技巧,如何通过把握潜意识上的影响,引导对方选择。
第七章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
人在潜意识层面,是善于分类思维,通过将复杂多样的事物进行简单划分,从而快速判断,从进化论的角度讲,分类思维事我们适应社会的一种方法,碰到一只狗熊就能躲避所有类似于狗熊的动物,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如此。
大脑是自动分类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受到分类引发的偏见的影响。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有很多的潜意识分类行为。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随地吐痰,就将她列为“不礼貌人群“,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牵着带着嘴套的宠物狗,就会将他列入”礼貌人群“,等等。比如看到一辆宝马,就认为车主很有钱,比如看到一辆捷达,就认为车主是个穷鬼。网上有一个不同品牌汽车对应的车主的性格分析,就是一种分类思维。前几年网上有一篇文章“别拿捷达不当干粮”,讲的就是这种简单分类思维的灾难后果,几个富家子弟开车和一辆捷达刮蹭,暴走捷达车主,没想到对方是当地的黑社会老大家人,最终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报复。
这种分类思维方式,容易产生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因为我们放大了某一些特征,而完全忽视了其他的相关性。就像《factfullness》提到的第一个instic:gap instinc那样。 分类思维让我们难以做到客观公平。
分类思维有点类似于简单的线性思维。
在以上所有的例证中,我们只要分类,就会走极端。属于同一类的事物在武断的人类看来就是更相像,但那些不同类的事物看起来就是不太像。我们的潜意识将模糊不清的细微差别转化为明确清晰的类别,目的是去除无关的细枝末节,保留必须的重要信息。如果这一过程很顺利的话,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简单、更轻松。如果这一过程并不顺利,我们的感知力就会受到影响,对人对己也许都不利,特别是当我们给“人”分类时——当我们以自己认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们的本性看待医生、律师、某一球队的球迷或是某一种族的人的时候,情况便尤其危险。
潜意识在做出判断时,严重依赖大脑的分类机制,而我们深思熟虑的、理性的思维模式则总是与潜意识竞争,让我们摆脱分类模式,看透人的本质。当两种意识在打架时,我们是以社会类属看待某人,还是以其本质看待某人,就像一个天平一样左右摇摆。审判罪犯时便是如此,重大犯罪通常需要更长时间、更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被告的了解随之增多,就在意识的一边增加了砝码,长相好的因素就被忽略了。
虽然以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国籍等将人分类比较常见和明显,但我们也从其他方面对人进行分类。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觉得运动员就要有运动员样,银行家就要有银行家样,我们会根据职业、外貌、种族、受教育程度、年龄、头发颜色
关于种族歧视,科学家后来发现是一种认知行为,存在于潜意识层面的分类思维,而不一定是意识层面的主动歧视。
如何消除刻板(sterotype)印象,(1)仔细观察我们要判断的人,(2)与鲜活的个体互动越多,越容易对抗刻板印象。
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消除潜意识歧视。研究证明,潜意识层面的分类行为可以被意识所左右。如果我们能认识到我们的偏见,并积极地去克服它,我们是可以成功的。【仔细观察别人和自己的潜意识行为】
2018.7.29 done
第八章内群体和外群体
本章的观点类似于上一张的“分类思维”(同样是一种二分法思维),只不过本章强调的是对人尤其是自己的分类归属,通过某些特征将自己归入某一群体,自己进而陷入从众心理,不知不觉作出群体性思维和行动。
分类方式:宗教,国籍,种族,工作,共同爱好等。
将自己归入某一群体,会产生一种归属感,类似于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这也暗含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的观点。(之前读过《社会动物》一书,核心也是如此)。
例子:一个广告无意中让观看者感觉“别人也在丢垃圾”,反而产生了和广告相反的效果。反而是《made to stick》中的广告,一位大家喜欢的明星以身作则不丢垃圾,从而引导观众,”自己不能给城市丢脸“。
利用人们喜欢将自己归入某一群体的倾向,可以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人们的行为,比如书中介绍的“合作客服一个困难”可以让大家彼此产生归属感增进凝聚力(这就是团建的价值); 比如很多广告会将自己的消费者形成特定的群体性偏好,比如沃尔沃的车主更注重安全,所以是有爱心的,所以不同的汽车品牌对应于不同的消费者的喜好。
这个事实听起来是让人沮丧的——哪怕群体分类是毫无意义的,哪怕做出的决定会让群体内成员付出代价,人们依然毫不含糊地选择偏好自己的群体,而不是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第九章 感觉
2016.03.27
关键词:感觉理论,感觉和身体变化,情绪错觉,自我
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极端。
我们同时是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潜意识的我和一个有意识的我。
传统心理学认为,人们知道自己是谁,并且作为意识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们的行动是前后一致的。实际并非如此,我们的情感受到我们不知道的潜意识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安慰剂效应”,给病人服用安慰剂,或者假装做手术,病人也会感觉有效果。
在实验中,糖丸也能帮助减轻头痛,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服下的是止痛药,这种安慰剂效应有的时候很强大。在一项实验中,医生对心绞痛患者实施了动脉结扎手术,对照组也实施真正的手术但是没有结扎。手术实际无法治疗心绞痛,不论是否实施手术,但是大部分的病人都报告说自己的疼痛减弱了。
威廉詹姆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得到认可的关于感受的理论。詹姆斯后半生都在用意志力与抑郁症抗争,在此期间发表了“什么是情绪?”what is an emotion?的论文,系统的分析了他对感觉的理解。
感觉的主流理论主要来源于威廉·詹姆斯,
詹姆斯写道,“我们的身体变化是由对某个令人激动的事实的感知所引起的,而我们对于这个事实所产生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情绪……如果在对这个事实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身体变化,那么所谓的情绪也只是纯粹的一种以认知模式存在的、黯淡无色的、剥离了所有的情感温度的东西”。
换一种说法,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气而颤抖,也不是因为悲伤而哭泣,正好相反,我们的身体颤抖,所以我们意识到我们很生气;我们哭泣,所以我们才会感到难过。我们生气因为我们颤抖,我们难过因为我们哭泣。詹姆斯提出情绪是拥有生理或身体基础的,这一理论在今天获得广泛承认和支持——多亏了大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在某项情绪出现的时候大脑的物理变化。
感觉,就像是认知和记忆一样,都是根据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数据重建的,而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来源于你的潜意识——就在你的潜意识处理着由感官所获取的环境信息时,它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大脑当然也同时利用着其他的数据,比如你已先存的信念和期待。这些所有的信息汇集在一起被同时处理,于是,关于情感的有意识感觉产生了出来。
感觉的核心观点:情绪是拥有生理或身体基础的!人的情绪引起了身体的变化,而不是相反;如果没有发生任何的身体变化,那么所谓的情绪只是纯粹的以认知模式存在的。「纯粹的认知不会引起情绪波动」 所以,感觉也和视觉、记忆一样,存在潜意识的信息重建过程,自然就同样存在感觉出错的现象,即“情绪错觉”(emotional illusions)。
所以感觉也可能出错,这也被“裂脑实验”所验证,病人的左右大脑无法沟通,但是语言大脑会装作自己知道答案,分析是什么感觉导致了身体变化,实际只是语言大脑的自我推测而已。
如果说感觉或情绪不是直接由感知衍生而来,而是大脑通过分析数据得来(正如我们的视觉和记忆一样),那么,我们的感觉或情绪就有可能会出错,就像视觉和记忆有时候欺骗我们一样——当大脑试图自作主张地填补数据的缺失,就会出现“情绪错觉”(emotional illusions),和视觉和记忆引发的错觉同理。
我们再假设,你感受到生理变化的同时,你身边正好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诱使你的大脑认为,身体的生理变化是由某种情绪引发的(比如,恐惧、愤怒、喜悦或性诱惑),这种经历就是一段“感情错觉”,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会将不明原因的生理反应和周围事物相联系,创造出一种“应景”的情感。
对于感觉也容易被欺骗,有几个对人有利的影响。
感觉具有普适性:某一个方法触发的积极情绪促进了一个人其他方面的积极感觉。
一是“假装自己开心,真的会让自己更开心”,“先给自己一个微笑,就会带给自己开心的感觉”。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着大脑,不是为了让我们精细地研究大脑的构造和作用,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我们观察自己以及这个世界,并且不断地去理解并寻求答案,从而让我们能够与这个世界中不停涌现的信息和现象更好地相处。我们当中总有一部分人对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充满着兴趣,也许是为了更好地规划人生旅途,也许是为了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也许是出于好奇心。
PS1:我想到了纪录片《穿越虫洞》中关于“潜意识”的介绍,其中一个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对象的腿被刀划过(实际是在道具上,但被测试者以为是作用到自己的身体上),被触发的情绪导致了身体的变化。情绪/感觉会同时发生相应的身体变化,如果没有身体变化,这种情绪就只是一种纯粹的大脑认知而已。
PS2: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使用被测试者的瞳孔的变化来反应其情绪变化和大脑的反应。这应该和詹姆斯的理论是一致的。
第十章自我(ego)
关键词:律师思维(与之相对的是科学家思维),Ego,过度自信; 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2016.04.16 在mac的kindle上重读前三个part。
我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为自己的失败作辩护?讽刺的是,我们只以前别人身上有这些偏见存在(有点类似于“彼得原理”)。
例子1:冬吴相对论中,群体中每个人的贡献值相加超过了200%。)
例子2:94%的大学教授都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教师们的平均水平。各个方面都如此。
理论:彼得原理。(总以为领导是坨屎,自己怀才不遇)
动机性推理:自己的偏好(既得利益)影响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倒是和静摩擦力有点类似,改变总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动力学推理”,而是以为自己很客观很理性,就像上帝让犹太人拼写God,却让黑人拼写“捷克斯洛伐克”。
动机性推理有点类似于“证实”推理(不断尝试证实自己的已有观点),遇到支持我们观点的证据就直接拿过来,遇到不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反复验证(看是不是搞错了)。
有一个观点是弗洛依德派治疗师与实验心理学家共同承认的——我们的自我(ego)时刻都在激烈参与着自己荣誉的捍卫战。
就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大脑是一个正派得体的科学家,但绝对也是一名出色的律师。
大脑中的律师——潜意识,将事实与幻想混淆在一起,夸大自己的优点,并最小化我们的弱点,
因此,我们的潜意识可以从一个大杂烩中随意选择来喂养我们有意识的大脑。最终,我们感觉到的万分确定的事实,不过是那些我们更偏爱的结论而已。
这种过度自信和动机性推理也有有利的一方面。
进化论观点:不切实际的、过分积极的乐观态度帮助人类熬过了进化过程中的各种自然灾难。
过度乐观是一种现实适应力,清醒的认识可能让我们裹足不前。
【我自己总是给自己定完不成的目标,其实也是一种乐观态度和推动方式,但是却容易在领导那儿留下总是不完成任务的印象,哎】
很多成就都取决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而那些最伟大的成就,又可能依赖的就是盲目的乐观态度。
潜意识非常擅长帮助我们创造一个积极的、让人喜欢的自我意识。
在心理学的文献中,有很多的研究都充分说明了保持积极自我“幻想”的好处。
在你面对挑战时,不切实际的乐观能像救生衣一样让你能够浮在水面上呼吸空气。
2018.7.29 chapter 5/6 50min
2018.7.31 复制16.3做的第九章读书笔记,和16.4做的第十章读书笔记
2018.8.13 chapter 8 done, chapter 9 done
2018.8.20 chapter 10,done 25min
2018.8.20 introduction 10min
原文链接——我的wordpress博文:【反刍系列】《潜意识》读书笔记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