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爆炸背景下科研信息环境搭建的必要性
(以下观点纯粹属于个人认识,难免粗浅)
当今,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信息的获取越发廉价,越发便利,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形下,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自己的信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也关乎到未来的成长。
首先,谈谈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菜鸡的修炼史。由于基础教育落后以及种种的原因,我第一次正式自学计算机软件是在本科期间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过程中,那时我报名参加office考试,那是一台新买不久的个人电脑,当时对它的利用很不充分,仅限于完成课堂作业与偶尔听听歌,第一次安装office是请当时舍友里边对电脑知识懂的较多一点的高手来帮忙安装,自己只管刷题考试即可。直到大四,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的认识并没有突破,仅限于office。在大四考研的过程中,逐步的开始利用哔哩哔哩,大学生mooc,百度云共享资源等平台进行学习,这时开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修炼,但利用的方向非常有限,仍然没有信息环境的意识。在大四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逐步的安装了origin、spss等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软件,对计算机的利用逐步的多了起来,这才是我与计算机正式恋爱的开端。
在考研复试结束后,从我的导师那里了解到R语言、Endnote等科研工具,并从那里获取到三本书,这便是我开始下定决心掌握一门语言的开端,此后回到学校每天一有时间拿着那本R语言入门书籍在电脑前敲代码,练习使用R。本科期间,一次在植物实验室学习的过程中,偶然间从师兄那里了解到软件安装管家微信公众号,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公众号主动获取自己迫切需要的资源,也是从这时开始我有了主动寻求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第一次有了媒体的概念,从此软件安装再无困扰。自此,开始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在百度的帮助下,了解到虎课网学习平台,R的系统性学习也走上了正轨。直到暑假进入课题组之后面对着繁重的数据处理任务,我不得不每天在电脑面前跟Excel作斗争,那是秒分辨率的观测数据,是真真正正的大数据,一天的数据导入Excel得等它反应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利用自己学的R知识把数据处理的一些简单环节进行代码处理,潜意识的以我的数据处理目标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R学习,直到年初完成了数据处理全自动化的工作。也是在这段时间对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认识突飞猛进,由于在自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公众号,形成了元知识的良性循环,经常可以利用新媒体获取到一些微信和QQ社群,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信息量越来越大,遇到问题可以交流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锁定到几个高质量的公众号和群聊,自此搭建起了自己的R学习环境,偶然一次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有着10年R使用经验的高手,我称之为王大哥,一天晚上交流完问题后,我们聊了很久,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热心网友的热情帮助和以过来人视角的谆谆教导,也是我第一次那么的感同身受,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那么的切身,不要做数据的奴隶,要做数据的主人,一切重复性的工作都应该自动化,我第一次对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科学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也是我第一次有了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从此开始整合自己的网络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形成了信息的良性循环。进入了和计算机互联网的热恋期。
直到年初遇到信息环境利用这门课程的时候,我才有了信息环境的深刻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这个认识使我形成了开放思维,相信也会使我在信息爆炸背景下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永远保持进步。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的修读关于信息的课程。个人认为,其实这门课程应该是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甚至是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属于自己的信息环境来提升自己。显然,现在并没有。
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感同身受,利用信息环境来成长自己,用亲身实践去深化认识。
高原
2020年06月11于山西临汾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