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一见医生️就哭闹,该怎么给Ta做心理建设?
1.幼儿园的孩子怕医生、怕治疗很正常。引导他们的行为,有三层话术:陈述事实,认可能力,提供支持。
2.不要哄骗孩子。面对哭闹的孩子,家长往往会说:“宝宝别怕,一点儿都不疼!”但疼痛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前后不一,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他对医生和家长的信任。
3.你要告诉孩子究竟会发生什么,比如口腔器械的噪音、金属敲击牙齿的震动等。如果是打针,你可以这么说:“等下可能会疼一会儿,我觉得吧,就数五下那么久!”你可以有节奏地捏五下孩子的手,让他感受五秒到底有多久。
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有些家长会用奖励许诺来和孩子做交换,比如“你如果不哭,等会儿出去给你买个奥特曼!”但这样就把“就医”变成了“交易”,长期而言,不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观念。
4.你可以用“陪伴”和“安抚”,给孩子情感支持:“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在孩子打针的时候,你可以按照之前约定的,针一打,就开始有节奏地捏五下孩子的手,这样孩子起码会先把最疼的五下撑过去。
5.很多家长其实低估了“陪伴”的价值。陪伴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毕竟孩子不愿意、也不应该,去独自面对诊疗带来的压力。家长需要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安抚,这样能帮助孩子,让他平稳地接受医生的诊疗。
6.家长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我家大儿子看牙医的时候,我会一直握着他的手,因为他大张着嘴,看不见我,但他又必须确认我的存在。说句有点鸡汤的话: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7.不要给孩子扣帽子,而要认可孩子的能力。不要说“男子汉大丈夫,打针不能哭!”或者“你看旁边小妹妹,人家都不哭,就你哭!”这些话里隐含了“性别”或“年龄”的刻板印象,往往家长越这么说,孩子越不配合。
8.你要真诚和自信地告诉孩子,他能行。孩子往往会被其他孩子的哭声和焦虑所感染,这种时候,不要让孩子压制内心的焦虑,而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是做得最好的那个。不要说 “别害怕”,而要说“我觉得你肯定没问题!”
你还可以用动画片和绘本,帮助孩子缓解对未知的恐惧。比如小猪佩奇中有一集讲到看牙,里面包含了一些口腔操作(中文版的第86集,英文版的第2季37集),故事有个好结局,能起到不错的桥梁作用。
9.有些儿科医院有专门的设计,能帮助孩子减轻焦虑。比如把噪音很大的CT机打造成海盗船的模样,让医疗检查像一个游乐场里的游玩项目。你可以按照孩子的性格特点,寻找合适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