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建军98周年的赤子心声
1994年建军节,我在东沟机务二中队的饭堂带着官兵们高唱《人民军队忠于党》;2024年建军节,我在珠江边翻看着泛黄的相册,看着肩章、奖章和褪色的作训服(现在还在家厨房里用)。三十年的军警生涯,六年的建设历程,从西北戈壁到岭南热土,从铁翼护航到高速追逃,再到法务工作,我的人生轨迹始终刻着那四个字——感恩部队。
1989年3月,19岁落榜后的我登上军列时,本想着曲线救国,那时还不懂“军人”二字的分量。在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一系三队的三年磨炼,让我明白了“极端负责、精心维修”不仅是机务兵的守则,更是刻进骨血的信仰。记得1994年寒冬,为排除歼7座舱盖隐患,我们分队在零下20℃的机场通宵排故,老队长那句“我们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至今回响耳畔。
1994年5月担任机务中队指导员时,我才25岁。如何让一群技术尖兵心服口服?部队教会我:带兵先带心。我带着笔记本走遍每个机位,记录战士的家庭困难、技术特长甚至恋爱烦恼。从蒙布的整理,到工具的摆放,从中场加油,到起飞线推飞机......当全中队在全团比武中包揽三项第一时,我懂得了政治工作不是空谈,而是与战鹰油渍、兵心冷暖的同频共振。
2004年转业至甘肃高速交警,面对暴雪中绵延十公里的滞留车队,我下意识用上了部队的“分段指挥法”,有一次大雪天,我徒步两公里到青土见隧道制高点分流;处置重大交通事故时,航空装备管理的系统思维让现场勘查效率倍增,我绘制的现场图,尤其是机械制图箭头曾在案卷中流淌,经我审核的数千份死亡事故案卷,无一被推翻。2012年“百日追逃”专项行动,我们以“战机查证”般的精准研判,让10名逃犯悉数落网——这份公安部表彰的荣誉证书上,分明映照着当年机务兵“故障不过夜”的执着。
2019年退休时,有战友问我为何不享清福。可部队教会我的从来不是“躺平”:48岁考取律师资格,51岁拿下水利水电一级建造师,54岁通过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如今作为法务总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依然保持着当年背规程、啃手册的狠劲。那些在兰空装备部熬夜编写的技术规范,那些在维稳一线经历的生死考验,都化作今日案卷中据理力争的底气。
每当指导年轻法务人员整理证据链,我总会想起老团长的话:“故障树分析要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每当评审重大工程标书,机务中队的“三清点五对照”制度就成了我的质量审查模板。记得有一年我复习考试,凌晨12点儿子透过门缝看到我默默学习的背影,写过一篇文章,让我感动,每一次考试通过,都是发扬吃苦肯干的机务精神,晚上默默的学习和地铁里出耳机里课件的语音,这些苦读是成绩单上合格的烙印。
值此建军98周年,仰望广州塔的霓虹,我仿佛又看见西北大漠的星光。是部队给了我军装的坚韧、警服的担当。若有来生,仍愿做一名机务兵,用解刀和抹布为战鹰护航;愿为一名政治指导员,悉数战士们心中永恒的思念。谨以拙文献给培养我的党组织、老首长和战友们,你们植入我灵魂的忠诚、纪律与拼搏,仍在南国的热土上拔节生长。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感恩有您,一路前行!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