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期,似乎每个人都有经历过,那么,什么是低迷期,又如何摆脱低迷期呢?
低迷期,大概可以解释为“低落迷茫期”。人的精力也有自己的周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所以,低迷期的存在并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尽快度过,或者说,尽可能减少低迷期的频率。
在我看来,低迷期的缘由分两部分:身体原因和思维原因。
身体原因就是由于久坐、工作强度大、长时间从事同一工作等造成的身体劳累和不适,思维清醒但身体无法跟上,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身体原因导致的低迷比较容易恢复:出去打一个小时的篮球,或是跑五公里步,或是好好休息一次,身体就会重新兴奋起来,摆脱低迷期。此外,健身和其他各种运动是在给自己的身体做投资。为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会帮助我们将一天繁忙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区分开来。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可能产生低迷期的思维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自己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与期望值有一些落差,根本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实际上就是笑来老师口中的“正确的概念及他们之间正确的联系”,是我们大脑操作系统的底层基础。想要从认识层面摆脱低迷,我认为需要做到三点:
一是避免有妒忌心里。
见不得别人的好,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因而心存戒备不能坦然相处的人,会有极大的不安全感。这样的话自己很容易被别人的一点进步刺激到,被别人收获的肯定比下去,自然会失落,进入低迷期。
相反,如果我们抱着“乐于分享”的心态,主动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进步,抱着学习的心态感受别人的成长,虚心求教,那么就能够实现共赢,互相促进对方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Enjoy in communication.
Win-win in harmonization.
二是凡事要有自己的想法。
别人的原则对自己不一定适用,别人的判断也不一定全对。即使是自己信任的人做出的结论,自己也不应该直接的全盘接受,而是应该用最底层的原则进行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验证。否则的话,我们就极容易被一些标题党之类本无意义的论断迷惑眼睛,占用注意力,到头来看清时却发现完全是虚度时间。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如果我们能够慎重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便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迷茫期发生的可能。
三是尊重和接受事实。
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我们经常会不知所措,甚至难以接受。其实,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所以所有的精力应该集中于解决困难的方法论,而不是抱怨不公和忏悔。
“我们应该渴求真相,渴求到为了真相不惜受辱的地步。”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 达里奥如是说。因为只有真相才具备完善的逻辑,因为真相更有研究的价值,真相是我们做一切决策的基础。
不管是身体的还是思维层面的原因导致的低迷,我们都可以用元认知能力及时的反思,判断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
如果我们能够描绘出自己的复利成长曲线,并知道自己的定位的话,相信我们便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