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59岁了,明年4月份退休。所以这两年的工作就比较清闲,上了班,签个到,泡杯茶,领导也不多安排工作,就是些不动脑筋的活干一干。
不过,年岁大了,真的是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说话口是心非,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语言功能退化,想说什么,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话就说出来了,张冠李戴的话多的是,比如,“把饭喝了,把水吃了”,……。
年纪大的就特别能理解为什么关键岗位必须年轻人上的道理,比如医生和老师。老中医诊病速度很慢,以前老张会认为是老中医细致,在用心揣摩,现在不这样看了。年纪大了,忘性就大,这诊的脉是什么脉,该用什么药,各种药的药性怎么调和,可得费劲想呢,所以手就搭在看诊的脉搏处很长时间不拿下来。看是把脉,实则是想用药的事,总不能开药时老写不出来吧。老师这个职业,更靠的是脑力了。经验固然重要,但脑筋转不过来,就是耽误孩子们的事。有些老教师站讲台到退休,老张以为,如果有年轻教师,还是应该把岗位让给年轻人。
老张的日子看似悠哉悠哉,不过在于他的年纪也就得是这个样子了,要不然吃不消。就是个签到签退,时间也老弄不准。
有一天在办公室,看老张的情绪有点激动,脸色微红,说话声音都和以前不一样。
“今年4月,就是今年4月。”
不明就里的再一问,老张又说了一遍。
办公室的小赵今天打电话,“老张,你知道吧,你今年4月退休呢。”
老张似乎有点不明白,懵懵的,“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你是说什么。”
“你是今年4月退休。”
老张回过味来了,听明白了,笑着说,“小赵呀,你弄错了吧,我是2022年4月满60岁。”
“你的出生年月是1961年4月。”
“哈哈哈哈,我还不知道我是哪年出生的。”
“档案里显示是的。”
“档案里?填表我填的一直是1962年4月。”老张肯定地说。
“你的第一个档案是的。”
“第一个档案是什么档案?”
“是你的入团申请书,上面写的是1961年4月出生。”
老张哑然失色,不知该说什么了。
本来从主要岗位上退下来,工作虽是清闲了,但还是稍有些不适应。现在冷不丁就让退休了,老张还真是五味杂陈,竟有些难过了。
听的人心里也不平静起来,一直以为出生年月日是以身份证为准,没想到最后不是了。大家都有点惶惶然,因为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年哪月哪天出生的,全靠档案来定,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档案袋里装的第一份档案是什么,至于出生日期更无从知晓了。
一时,大家都感觉飘飘的,不踏实了。
“退就退吧,早点休息也好。”
“回去看孙子多好,尽享天伦之乐。”
“你亲自去查查档案呀,自己得弄清楚,落个踏实。”
大家七嘴八舌的,老张的声音淹没其中,有些无力了。
后来,就又听说还有老宋、老王都是这种情况。
又听说,还有一个,说是今年退休,等办退休手续时,发现档案显示,去年就应该退休了,居然多上了一年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单位要求他把这一年多挣的工资退回来。
过了几天,在单位没看见老张等几个人的身影,倒是在街上遇见了老张遛孙子。
老张真的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