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语音写作第58天

今天是周二,也是语音写作的第58天,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日,今天工作的安排主要有:改完一个汇报材料,做一项重要工作的部署安排,并且处理一下手头上的通知。今天有两件事情还是比较印象深刻的,下面来具体展开说说。

第1件事情就是安排部署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在部署之前其实我在想是否要召集大家都来开会,但是办公室的场地确实有些局限了,加上当时有一些环境也不便于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开会仪式就召集了两个主要负责人就是带队的组长,同时根据划分的目标将这两个任务分别分给了两个组长,让他们带头分别去了解情况,并且完成手头上的一些事情,在分配的过程中其实可能会有一些些啰嗦,但是有些时候就是需要把一些思想观念和你的想法上对方进行一些灌输。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比较重要的点以及一些很多的细节会贯穿在你的整个描述过程中,你只要抓住其中的逻辑就不会显得很乱,按照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表达,就没有什么难的。确实安排了之后大家也欣然的接受了,于是他们自己也安排自己的时间去落实这些任务,后面的话可能还是需要找寻更多的线索来完成这个目标,如果你不主动安排的话,他们是不会主动的去推进的。至于我自己要不要主动参与去做这些事情呢,其实如果有必要的话还是可以去的,比如说他在把情况摸排清楚之后需要领导去上门,那么我可以带头带着他们一起去上门,或者是请领导一起去上门,但是不能像去年一样全部都自己冲在前面去做这件事情,首先就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其次最后可能还是需要领导出面。自己花了很多心思,没取得好的结果不让领导满意,反过来领导会怪你还不如在开始的时候就节省一些精力,后面再专门的去攻克难关,这样还省了一些碎嘴子。

下午的时候本来是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弄完,就开始专注一下自己目前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其实这两天都是您找找的比较少的时候,但是呢,在办公室的时候就是会有非常多的电话微信或者信息需要回复,有很多事情需要沟通,感觉时时刻刻都没办法静下心来。等自己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了之后再去处理自己的任务时,发现根本就没有时间,因为不一会儿就有人进来说这一会儿进来说那根本就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思考一些事情,所以要摒弃这个思想,就是不要奢望在办公时间内有很大块的时间可以去专注自己的任务,而是需要用这些契税的时间去挤出那一千字2千字甚至三千字,你自己想一想,只要你有思路,你就可以一直不停的写下去这个字数对你而言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约束作用,每天语音写作,最少也是2000字嘛。确实真正的写作和语音写作会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当你真正的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字数并不是限制你的因素,而是思想和内容是限制你最主要的因素。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一定一定一定要专注的在某件事情上将自己的心血赶紧的弄出来,为后面取得一些先机。其实相比于其他同学的进度,你的进度已经是属于比较慢的了,因为有的同学在上学期的时候就专注于开题开题,完了之后距离这学期可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初稿有可能都已经完成了,他们这些同学目标就比较明确,可能上课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但是他都在抓紧时间去朝着他的目标前进,而你由于上课时间比较多或者工作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导致精力比较分散,自己的开题也没有完成,同时有的同学虽然上半学期没有开题,但是他在暑期的时候可能已经完成了他的调研任务,那么这些同学随时随地都可以捡起他们需要写作的话题。继续创作,而我自己还基本上停留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所以这个进度一定要往前赶一赶,一定一定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拿下来。

那么在下午快4点左右的时候又被叫上去开一个专题会议其实就是一个信访专题研究会因为被叫上去之前,我并没有准备相应的资料,好在刚开始进行汇报的时候有其他很熟悉情况的同志将所有的情况进行了分人分类分时段的介绍。我把相应的细节也慢慢的写了下来,同时觉得在写的过程中其实里面的情况会比较复杂,因为里面涉及到的时间段比较长,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大家的利益观念和处事方法都不同,在里面沟通的过程中,也由于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让双方的共识越来越远。基本情况清楚了之后,我想着等一下领导肯定会点名让我来发言,所以在记录这些基本情况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梳理自己的思路,想着自己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去说这些事情呢?是从事情的全貌来说,还是从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还是说从日常接待的具体情况来说,还是从以后该怎么样做来说,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去切入。慢慢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可以直接通过现实的情况总结出他现有的三条路径,而且这三条路径是之前一直都在做的,有可能之后也会一直做。那么三条路径后面的阐释该怎么样去说呢?还没有想好越到里面的细节就感觉会比较乱。而且我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说这些事情呢?是站在一个领导者的角度,还是站在一个全局者的角度,还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说出来了之后,我该怎么样去把自己可以做的工作贯穿在里面,在思绪比较多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核心点,能够让自己稳下来。

后来领导q到我的时候,同时也cue到了我的领导,然后我的领导抢先说了他自己在接待的时候目前的一个情况,然后自然而然就跳过了我需要表达的情况。后来大家依次发言了之后,主要领导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从他发言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提纲和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实际上我的思考的方向是对的,我确实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整个的事情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归总从这三个方面来说的话,每个部门都可以找到它对应的点以及可以做的事情,同时也是从现在此刻开始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一个重新的洗牌和梳理,因为本身这个情况就要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完结,所以从现在开始的话也不是特别晚。当哪个部门都齐心协力的去完成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是每个部门应该履职的地方,这些事情如果做好了之后也是首当其中可以起到一个保护我们自己在工作中履职尽责的一个方式,其次在部门去落实他们各自职责的时候。其次这三个途径是可以互相打掩护或者是互相转换的,这样也会争取和当事人的谈判有了很大的空间,因为这里面当事人的权益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如何的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如果在这三个途径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是有一个某个时机成熟,那么这个事情可能就会有转机。

那么其实领导说了这三个方面的具体细节应该怎么样落实,但是里面实际上有一个比较直观重要的点,就是各个部门如何配合如何。互相站在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去促进这件事情虽然确实很难,因为前期已经陆陆续续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和经历,而且持续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起码有10个年头,但是直到现在事情都没有解决,是让人非常有疑惑的,我只能说这个事情果到现在真的是让人蛮伤脑筋的。要分析原因的话,肯定都是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当事人这一块的无理诉求,被时间的这个场合拉得越来越大,他们的贪欲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他们本身可能就是那种需要通过不正当得利来生存的人,通过这个方式实现了他的这个目标,其实在沟通的过程中根本就不能把他们当做正常人来看待,因为正常人都不会有这么有毅力的去坚持一件错事,对他们来说确实用处不大,其实也没有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其次就是我们这些处理事情的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当事人情绪变得过于激动,而有些时候会打一些太极拳,采用一些迂回的方式去处理可能能够缓解意识的矛盾但是从长期来说根本就是在和稀泥,做老好人,完全没有一点能够为整个大局去考虑的可能性。

虽然说了以上这么多,但是最后我自己并没有将这个梳理的思路在现场表达出来,所以是有点可惜丧失了这一次表达的机会。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的快速思考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因为在听取的过程中,我迅速的找到了这三个直接路径,而且也为后面自己去面对当事人的时候有了一些大局的概念,我想这也是能够为后面化解矛盾,铺了一个好的基础。至于我在表达之前所担心的如何将这三点进行细化的这个事情,其实也不单单指这一件事情不能够细化,而是我在很多时候能够想到一个事情的三个点或者是切入的角度,但是每个角度需要去延展的点是没有很自信的能够用比较逻辑的方法去表述出来,当然有可能是我演练了一遍之后,我自己的思维会变得慢慢的清晰,但是在那个当下需要表达的时候,我呢可能就没有办法做到那么清晰,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细化练习的一个方面,就是。很多事情我可能知道,但是又知道的不是那么多,通过我比较笨拙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输出能力是没有办法一次性将这个事情说清楚的,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讲述的时候去理顺自己的思维和逻辑,那么在这个上面我觉得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上一次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我也看了新华社推荐的阅读文章,阅读文章其实也就是对很多东西进行一些议论和发表看看法和观点,他们切入的角度不一样,阐述的内容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写作的素材虽然可能不用专门拿笔去学习他们的思维,但是可以用这种即兴表达,及时思考即是出书的这种语音写作的方式,去训练这种思维去训练这种这个东西知道是什么同时又怎么去描述这个东西的,两个方面都可以有一个进步,我相信这对自己以后去在任何场合公开发言都是有好处的。

那么在这里我也借这个机会来练习一下我今天本来需要表达的一些内容。首先第1点是协调那么我们看到前期我们的领导同事以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协调上面,但是协调的效果以及难度是肉眼可见的,大家可以感受得到,我们在协调的双方的共识方面双方是越来越远的,一方的利益诉求实在是太高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答应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所以双方在达成共识方面肯定是非常有难度,但是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因为协调是可以让这个矛盾起码保持在基层,目前还不会往上扩散,所以这件事情我们依旧要继续做。其次第2点是进行信访终结,那么前期我不确定到底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是否走到了信访终结这个程度,每个人之前是个什么情况,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否他们有可以再次重启信访终结的这个程序,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肯定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可以解决,从现在开始,把每个人的情况都做一个信访的梳理,我觉得是为后面能够有契机去解决这件事情,做一个铺垫同时它也是可以从第1点进行转换的一个余地,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当我们协调不可能的时候就让他去走信访,等信访走不通的时候我们又转回协调这样不同的路径,可以让这件事情变得更缓和。那么第3个方面是走司法途径,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走到一半了,现在就没有走了,但是现在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走了司法途径最后也没有一个妥善解决的方式,但是如果不走的话,他们可能也没有办法推进这件事情,所以对于走司法途径这件事情里面涉及到很多方是厂方还是当事人方还是我们自己的这个方面,到底是谁作为被告方谁作为主购方,这个事情是可以有进一步的思考的或者有进一步的探索的,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引导双方去走这样一条路的一个解决办法,那么这种办法也是从前面两个办法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三个办法我们就依次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协调,遇到事情,尽可能的先把事情摸清楚,然后再去想办法解决,如果互相推诿扯皮的话,也让当事人找了一个我们不作为的借口,对我们本身的工作是一个不利的方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