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份新一期30天共修论语正式打卡的第13天,以下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0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弥:更加,越发。
循循然:有步骤地。
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
末:无。
这句话的意思是: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啊。”
学习心得:
1.这句话总体来说,就是夸赞孔子的学问“高深莫测”。因为孔子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可以让人对学问产生由衷的乐趣,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既教我知识,又教我礼仪,让大家真正爱上学习,真的是很厉害。
2.要知道,学习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教别人,循循善诱的教别人,其实也是自己的二次学习,便于知识学习的更牢固。那问题是,想要教别人,或者说,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一是要有着丰富的学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要有高尚的品格,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此影响学生的人格。
三是要充满教育智慧,能够循循善诱,能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学习。
以此来看,孔子确实是值得敬仰的老师。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也更显示出了老师的重要性,以及老师肩负的使命。
0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病间(jiàn):病情减轻。间,空隙,引申为有时间距离,再引申为疾病稍愈。大葬:指大夫的隆重葬礼。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病重,子路找来一大群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些了,知道了这件事,说:“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与其让这些“家臣”给我操办后事,我更希望是你们这些亲近的学生来送终啊!而且我即使不能按照大夫的葬礼来安葬,难道你们会把我扔在路边不管吗?”
学习心得:
1.说明孔子不在乎外在的那些虚假的风光,不虚伪造作。因为孔子得了重病,稍好一些的时候,发现子路找来了很多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守在府中,大概是在为自己准备后事,想让自己走得风光一点。这让孔子很生气,因为自己既然已经不做官了,为什么要搞出这些既僭越又虚假的名堂呢?而且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有亲近的几个学生守在身边料理后事不就够了吗?要这么多人干吗呢?子路拍马屁“拍”过了,这也能从侧面显示出,孔子并不在意这些外在的头衔和地位。
2.告诫我们重视情谊但不要逾越礼仪。一直以来,好心肠的人都会受到社会的称赞。但是,有时候这些人也可能会费力不讨好,将好事变成坏事。这句话中,子路本是好意,他打算以大夫之礼为老师治办后事,想把老师的葬礼办得风光些,让孔子享受死后的哀荣。但是,按照周礼,孔子没有资格以大夫之礼安葬,所以,子路的做法就违反了礼制,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这对于把礼制看得比命还重的孔子来说,显然不能接受。如果真的按大夫丧礼安葬孔子,那只能让他蒙羞。故而,孔子才会对子路发出愤怒的指责。
3.愤怒和发脾气实际上是表明你对这件事失去了控制。这里也显示出孔子晚年身体不济之后的无助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