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赵老师,您有没有辅导过集团下面的创新业务版块?我们集团这块业务的发展总是达不到老板要求,在创新业务部门调研,又听到很多抱怨,说支持力度不够啦、集团高管不懂新业务啦、集团管控模式不适用于新业务啦,总之好像有很多问题,马上要开创新业务年中总结会了,怎么才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呢?
从过往我辅导过的企业来看,上述情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很多集团在主营业务之外,会孵化一些创新业务,这些业务往往与集团主营业务有较大差异,基本属于主营业务叠加跨行业业务的模式,领导层期待利用过往行业经验和优势,介入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形成新的业务形态,创建新的赛道,为企业发展寻找第二曲线。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技术、市场之外,在业务逻辑、组织治理、业务流程、管控模式等方面,新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最集中的表现是新业务模块似乎借不上集团的力,还受到集团合规、风险等管控模式的影响,让大家觉得好像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诚然,每个组织的背景都是复杂的,我无法一一列举所有现象,但根据我个的经验,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组织定位理解差异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集团孵化的创新业务来讲,最大的挑战并不仅仅来自于技术和市场,而是来自于集团对于创新业务的组织定位。
- 为什么会有这块业务?
- 这块业务的价值是什么?
- 集团对创新业务的成果,对主营业务的期待是什么?
我们会发现随着创新业务规模的扩大,团队成员对这几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理解。尤其是新业务团队的成员,大量是从集团外部招聘进来的,他们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业务逻辑,但对于集团为什么跨行业去做这件事,尤其是对创新成果与主营业务的关系,并不会过多关注与理解。
外部进入的伙伴更多地是从市场维度去思考,我们要成为什么,而不是集团期待我们成为什么。甚至会把未来长期愿景,理解为当下的发展目标,做出远超出现实的判断。
比如,某半导体公司孵化的创新业务,涉及通信领域,团队中80%以上的人员都是通信领域的行业精英,大家想的是如何成为一家通信领域的领先企业,换句话说,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用集团给的投资,做通信行业的事,成为通信行业的翘楚。
但集团对创新业务的组织定位可能却并非如此。集团也许考虑的是,创新业务如何成为服务于集团战略,推动主营业务在通信领域发展,形成新的赛道。
组织定位上理解的差异,直接导致后续的一系列认知差异,最终可能产生一系列资源、模式、管理方面的冲突。
所以对组织定位清晰一致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新进入团队又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业务逻辑的伙伴们。统一的理解会避免后续很多问题的发生。
业务逻辑的理解与拉通
由于创新业务与集团主营业务有较大差异。必然会面临着业务流程、模式的重塑。
比如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制造,创新业务是能源服务。制造领域的流程与能源服务领域的流程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背后的业务逻辑不同。拿供应商管理来说,制造行业一般是先拿货,然后施行帐期管理,几个月甚至半年以后再付款。能源服务则是公开招标,中标当天就要款到帐,到帐以后七天内必须拉走。
完全不同的业务逻辑下,如何打通业务节点,尤其是新业务在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影响力的时候,要认真思考通过何种方式,把集团现有模式与业务模式之间拉通、对齐。
再比如,我原来辅导过的一家企业是做内衣渠道销售的,后来要做独立品牌,涉及到研发、试制、原材料采购、供应链管理一系列挑战,整个业务的逻辑、流程、模式,与原来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创新业务的负责人,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传统流程与新业务发展模式的整合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内部沟通上,和各个关联领导说明业务逻辑,确实很不容易。
虽然这些工作很耗费时间,却是必要的,因为这对于管理层理解新业务,保证新业务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主营业务的融入与资源利用
既然明确了组织定位,创新团队的伙伴们就要思考,如何融入集团业务,如何充分调动集团内部资源,如何更好的把集团资源嫁接到新业务上来。
由于大部分加入团队的伙伴,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伙伴,所以在与集团原有业务交流的过程中,实际上承担着行业间业务逻辑、业务模式沟通和整合的任务。
在沟通过程中,要认真了解集团资源跨行业的优势体现,逐步摸索新的商业形态、生态链的打造,形成新的产业链模式,而不是固守在原有行业经验与业务逻辑中,单方面要求集团业务模式适应创新业务。
创新业务的伙伴要理解,我们的业务可能是新的、技术可能是新的、业务逻辑可能是不同的,但真正能够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一定要依靠集团已经积累的组织能力。
所以,创新业务的伙伴要认真思考,集团内有哪些资源可以被利用和激发,比如市场影响力、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系统优势等等。这些优势如何指导现有的工作,才能把运营效率最大化。
因此,时刻思考如何融入集团主营业务,而不是建立特立独行的商业模式,对于集团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更加重要。
明确发展阶段
由于创新团队成员大多数会来自于集团外部。这些伙伴都是行业的佼佼者。进入新的平台会有强烈的抱负心和驱动力。这点是好的。人招进来怎么留下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创新团队负责人来说,帮助大家识别团队发展阶段很关键。
毕竟不同发展阶段,对员工的复合性、适应性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吸引新人的时候,会更倾向于用愿景感召他人,受聘者层次越高,越会如此。一旦新人进入公司,他们发现这与他们面试时获取的工作内容有较大偏差,会很快动摇他们的信心。
创业阶段,表面上看是有岗位要求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员工的工作是多元化的,对人的复合性要求更高。如果某位伙伴只想做自己专业那点事,其它工作都不想做,可能就要思考一下是否适应当前发展阶段了。这与人无关,而是对发展阶段的认知有关。
稳定发展阶段,流程固化了、职责相对明确,会要求专业纵向深入,人员能力要求也会不一样。
比如,一个研究类的岗位,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可能需要他做一些销售、外联的工作,这一块工作内容员工能否接受。会否产生管理者说话不算数、管理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确的感觉,这都要建立在对发展阶段的认知基础上。
对于创新业务的团队来说,能力一定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搞清楚组织定位、学会充分利用好集团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内部事情想明白了,才有更多地精力去完成创新目标。(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