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花十个小时听完了这本书,书名很有感觉,说起书店,便想到毛姆说的: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读书有什么用?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缓解生活的压力。《伦敦的最后一家书店》真正诠释了,读书的好处:点亮希望,抚慰心灵,增加抵抗困难的信心。
作者玛德琳马丁,是《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者,擅长历史小说的写作。由于她自幼在德国军营度过,因此她一直渴望能写本二战题材的书,而这本书就是她的心愿之作。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二战期间伦敦发生的故事,一个母亲去世,被舅妈赶出去的农村姑娘格蕾丝,一个是有钱寻找自由的富家女孩微芙。憧憬着来到伦敦热闹的大城市,没想到这里随时会引发战争。
不爱读书的格蕾丝在樱草山书店做了店员。邂逅了英俊的飞行员乔治,以他推荐的《基督山伯爵》开启了自己的阅读之旅。而时尚的微芙却远赴战场参军,格蕾丝也在工作之余加入了空袭防御督察员的队伍。
之后德国对英国进行了闪击战,不停地对伦敦进行轰炸,本就胆小的格蕾丝为了帮助被轰炸的人民,决定当一名空军防御督察员,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每周进行巡查。
枪林弹雨中,通过读书给了她内心从未有过的力量和慰藉。她开始为人们朗读,文字将人们聚合在一起,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在一次次遭遇空袭和停电,不得不睡在地铁站的夜晚,他们循着书本中的故事找到了心中的那束光,度过了战火纷飞中伦敦最黑暗的年代。
从第一次在地铁站读书,到最后成立了读书会,越来越多的专门来到地铁站听格蕾丝读书。也正是通过给大家朗读书籍,让失去家园的人重新找到活着的意义。
用书中的话说:夜里在伦敦街头,你拯救的是人的生命,白天在书店,你拯救的是人的灵魂。
虽然故事很老套,中间夹杂了一些爱情,不过女主从胆小的农村姑娘到成为独当一面的督察员,那种救死扶伤的精神,到不眠不休为听着阅读书籍时真的特别感动。勇于担当的责任与天真的善良,影响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人,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战争结束后,格蕾丝的书店奇迹存活了下来,这中间离不开她的善良与勇敢,在樱草山书店被炸毁的时候,有这么多热心来帮忙整修,成为了大家心中伦敦最后一家书店,收获了完美的爱情与事业。
文中笔记中有一段格蕾丝的话:
阅读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喜欢书里的故事,喜欢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冒险,这让我们暂时忘记战乱的生活,让我们知道活着就有希望。
我们永远都有书籍为伴,我们永远不要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在战争的至暗时刻,是书里的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安慰、友爱和欢笑。战争甚至成了她爱上读书的催化剂,战争中,阅读为她提供了逃避的港湾,让她可以在痛苦和恐惧之余体验人生的美好。
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也是一座带有希望之光的场所。
最喜欢文中的一段话:人生总是会有痛苦和无奈,甚至会有无法遏制的恐惧,但我们要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我们始终都要有面对挑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