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是指有意识地、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包括每一次呼吸,走的每一步路,吃的每一口饭,拥有“觉知力”。保持正念,令我们以开放的方式来集中注意力,不受制于个人的喜恶,不为个人看法和偏见左右,摆脱个人的臆断和期望,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有机会将自己从蒙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欣然接受当下的赐予而不是企图逃离。
太多的人生问题,都因为我们企图逃离当下。人们似乎总对过去念念不忘,或者沉浸在对还不曾到来的未来的幻想中。积极找寻另一种所在,希望身处那里时一切都会更好,希望一切都如内心所愿,却往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局。
我们会在无意识中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外在”世界和我们“内在”世界的真实反映,即认同自己的思维。但大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此处双引号是因为一切源于个人臆想,无法明确定义、严格区分外在和内在。)
我们会沉浸在自己的个人臆想中,以为自己已经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所往何处,知道何事正在发生,而实际上却深陷在个人想法、梦幻和各种冲动中。这些想法、梦幻和冲动大多关乎过去和未来,关乎我们的欲望和偏好,关乎我们的所惧和不喜,所有这些不断旋转萦绕,使我们迷失了方向,迷失在此处当下。
这些就是我们被“思维模式”主宰的典型表现。然而,我们却常热衷于精进思维模式,把更高级的思维模式信奉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对此津津乐道,意识被思维模式牢牢锁住。殊不知,无论多么“卓越”的思维模式,总是存在大量局限的。
其实,真正关键的力量是觉知当下的意识,即正念。因为正念所倡导的生活态度,是专注、接纳和耐心,是体验生命本身的富足和美好。这种简单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复杂和功利的时代的稀缺品,是终极的“反脆弱法则”。
我们的一生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些挫折、失败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后,唯一能使我们的心灵保持平静的方法就是保持正念,不强迫自己去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也即尽人事听天命。
正所谓:“努力追求,不得其道;顺其自然,反而浑然天成。”生活中似乎有着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世间的一切。它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你越是挖空心思去追求一样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得偿所愿;而当你放下心中的执念,听从命运的安排时,许多事情反而会水到渠成。”
保持“随时”“随性”“随喜”的心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谓顺其自然者,当成大器。这并非指不思进取、消极保守的生活态度;而是指有意识地保持对每一刻的觉知,并努力践行人生使命。如同一句话:“生活就要奋斗并享受着。”
这种顺其自然,从容淡定的意识也遵循佛教“因果缘起”的法则:“我们的生活都是因因果果的前后延续。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不仅三世迁变如此,昨天、今天、明天也是如此。时时刻刻尽皆如此。每个当下都带着过去,含着未来。在确定中又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要接受并顺应当下,同时断恶行善,否则我们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修行佛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待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而这种片面、有偏差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人、与周遭环境相处,并为此而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
佛陀当年初次给弟子们讲法,首先就是教大家去认识、体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缺憾、局限和矛盾,去看我们自身、我们与世界之间是怎样冲突不断、苦恼重重的,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我们错误的态度和见地,我们想拥有、怕失去,我们为了自保而侵犯、攻击、抗拒,我们认为现象是孤立的,人我之间是界限分明的,自我是不容置疑的存在并且永远需要摆在一切考虑的中心。
而事实上,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能真正被保有,因而我们的抗拒、担忧乃至种种极端的情绪只是增加不必要的苦恼而已。如果能改变态度,秉持正念,那么不仅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准确、完整,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因此而更快乐、更自在地生活,摆脱焦虑和痛苦的情绪。
那么,如何练习正念?吃饭、走路、睡觉、打坐等都可以成为锻炼的方法。举个简单易行的例子——
在一天中,抽时间停下来坐下,感受自己的呼吸。你可以抽3分钟,或甚至30秒。摒弃一切,充分拥抱当下,包括你的感受和认知。不要试图改变什么,只需呼吸,无拘无束。从第一次吸气开始数“1”,再呼气也数“1”;第二次吸气数“2”,再呼气也数“2”……以此类推,看看能不能坚持到“10”。如果可以,再坚持到“20”。
呼吸需要顺其自然,深深地吸入,缓缓地呼出。放下那种想让此刻有所不同的念头;在这一吸一呼中,腾空大脑,放飞心灵。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思绪开始游离时,记得再回到呼吸上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呼吸,将每一个觉悟的时刻连接起来。并时时询问自己:“我此刻在干什么?我清醒吗?”
通过练习正念,我们可以看清当下的美好并享受其中。引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来描述这种情形:“时光不过是我垂钓的溪流。我饮水于斯;当我饮水时,我看到铺满鹅卵石的河床,于是觉察到它是多么浅啊。潺潺流水缓缓而逝,但是永恒永存。我愿痛饮;我愿在夜空之河垂钓,其间繁星遍布,如卵石铺满河底。确实,在永恒中存在着真实和崇高。但所有的时光、地点、场合其实都是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