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核心,也是干部履职的首要条件。只有严把政治关,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培养选拔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干部,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严把政治标准,完善“考”的制度。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通过个别谈心谈话、列席专题会议等方式,了解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现实表现,分析研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看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政治能力、工作表现和实际成效。细化考察内容,制定政治表现正反面清单,结合走访调研、考察考核等工作,抓住重要特征和具体事例,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精准画像。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既对干部在“百千万工程”、环两山建设、经济发展、城市更新、信访维稳、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的表现进行纪实,又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结果,全方位评判干部政治素质。
突出深入一线,改进“考”的方式。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将考察干部政治素质与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相结合,注重深入一线加强考察。依托“百千万工程”、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专班,到工作现场跟踪督导落实,考察工作进度和成效优劣,通报考评情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效评判干部政治表现,促进比学赶超。加强经常性近距离考察,定期开展“全覆盖”“嵌入式”走访调研,实施“知事识人走基层”,与业主单位、企业代表、基层群众等面对面深入交流,多角度印证谈话内容,既了解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又掌握工作不在状态、能力不能胜任的干部。
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的导向。把考察结果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对考察发现的优秀干部,将各项考核优秀等次予以倾斜,注重选树推荐为先进典型,对在急难险重、攻坚克难中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干部及时给予奖励。把考察结果与选拔任用相结合,对考察发现的优秀干部大胆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未达到条件的干部及时纳入培养对象“储备库”,在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监督管理等方面重点关注,以组织关怀引导干部担当作为。把考察结果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针对考察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表现较差的班子和干部,做好问题反馈,督促整改提升,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能有效履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