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怀翔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用干部,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近年来,海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聚焦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常态化、按计划、分批次开展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切实将“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到实处,不断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围绕“考什么”,突出“三测一谈”。紧扣当下重点任务,立足发展现状,带着巡察反馈问题,把握考察重点,确保中心不偏。一测班子运行情况。聚焦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五个方面,看干部职工对班子整体运行情况的满意度。二测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聚焦政治品质、政治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效、反“四风”和发挥作用等六个方面正向测评,辅助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五个方面反向测评,看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的认可度。三测领导干部表现类型。分类设立积极进取型、看摊守门型、消极怠工型、失责失职型四种干部类型,了解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通过把关键要素逐项细化为具体标准和考察指标,让政治素质考察可对照、可感知、可评价。用好考察谈话基本手段,在内容上,注重科学设计谈话提纲,既“谈正面”又“谈负面”,既谈观点又讲事例。在对象上,既“全面谈”又“重点谈”,注重找知情人、关键人谈,找不同意见的人谈,听谈话对象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欲言又止的“潜台词”。在形式上,既“自主谈”又“引导谈”,综合运用发问、询问、追问等方式,充分挖掘获取有效信息,确保谈深、谈透、谈到位。
围绕“怎么考”,坚持“三个结合”。坚持近距离了解、多角度分析、精准化定性、具体化评价,努力把“讲政治”从抽象化的概念,具象为用数据说话、用事例支撑的知事识人。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看干部对领导班子及干部的测评结果,又看单位效能目标考核情况;既看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又看班子成员对工作的谋划部署;既看自我评价,又看其他干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通过数据增减、排名变化、评价方向来把干部画像“画准”“画实”。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围绕政治标准确定共性要求,又针对单位职能明确个性要求,做到各有侧重、精准考察。比如,在共性要求上,看各单位“一把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在个性要求上,卫生部门看医疗服务占比、群众满意度,教育领域看升学率、营养餐饮情况,经济口看项目申报和落地情况,社会事业部门看服务保障情况,让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领导干部都能有可感知、可衡量的评判标准。坚持考事和考人相结合。在谈话了解中,既要听对干部的全面评价,又要收集有关数据事例。在考察地点上,注重深入到乡村振兴一线、项目现场、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在考察内容上,不仅关注“领导、主办、协办”等“规定动作”,还关注特色工作、亮点工作等“创新动作”,着力实现干部考察识别“由人到事”向“由事到人”的路径转变。
围绕“如何用”,树立鲜明导向。始终坚持“注重基层,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巩固运用“三个优先晋升、四个暂缓晋升”职级晋升原则,推动选人用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注重源头储备。把政治素质考察中推荐出来的优秀干部建库管理,按照专业背景、从业经历分类储备,实行优进绌退、动态更新,保持干部库常流常新。强化结果运用。充分运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对考察发现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出突出业绩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适时晋级表彰,进一步强化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落实能上能下。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发现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者及时调整处理。对因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干部,跟踪调查研判,及时调整岗位,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