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里一个角落的书架,书架里一个角落的一本书——《无知》,这个名字深深吸引了我,在心里设想了无数书的内容,心灵鸡汤、对无知的批判、对社会的批判或是一本小说,都有可能。然而都不是,本书所论述的“无知”,是一种广义的无知,所有人、社会都无时无刻面对这种“无知”。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没有名字那么有吸引力,但有种魅力在,不知不觉将我引向“无知”的深渊,无知源自哪里?施加自己还是其他人?如何应对?有何种遵循的铁律。本书都有详细的阐释,无知有许多分类,下面是安·克温的无知矩阵的四项内容。
已知的已知: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交流传授给他人,如剪指甲。
未知的已知:隐性知识很难通过交流讲解,如骑自行车。
已知的未知:意识到的无知,如不会下厨。
未知的未知:但愿这种知识是没有用的,否则很可能就是“愚昧无知”。
无知还可以分为:无视、不确定、歧义、消极知识、谬误、偏差等等。
如果按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可能我们获取知识的代价很大,我们不会吸食大量一氧化碳,来证明他有毒。并不是否认知行合一,只是想说明很多无知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尝了一口小米辣,便认为所有辣椒都是辣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倾向于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也限制了“眼界”;“再认知启发”;“确认偏误”等等诸多原因都可陷自己于无知。也有被施加的无知,儿时被父母欺骗是充话费送的;与公司签署的保密协定、国家禁止枪械知识传授等等,被施加的无知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些时候无知也是种幸运。
面对无知我们可以有六种方式应对:搁置不管、否认、还原、接纳、创造放大无知。
我们经常在无知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书中给了很多建议,摘抄一些:1、考虑所做的决定是否可逆,如使用发射后能控制自爆的导弹,要比非制导导弹好的多。2、考虑机会成本。3、决定所产生的后果,最好能有效监测,以便修正。4、预测测每种决定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效益的概率(不要高估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再按照自己的偏好决定。5、找专家(要学会鉴别专家),如找理财师帮你处理存款。
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无知,他能够看到自身不足。强根铸魂需要好奇心、进取心与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