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为私人董事会可以为企业家解决“孤独”,提供一个开放、深度的交流圈子,并帮忙解决问题,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你的公司目标不清、文化畸形、战略摇摆!”十几人的饭桌上,一位男企业家大手一挥,像拿着把手术刀,戳向坐东的女企业家,直击其企业痛点。
女老板一时百感交集,趴到饭桌上啜泣,后来起身跑到卫生间里嚎啕大哭,不能自已。通过提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CEO,找出解决方案,是私人董事会(下称私董会)的通用模式。私人董事会肯定是今年商界最火的一个名词。它被称为咨询业的2.0版本,EMBA之后的企业家圈子。今年以来,五五私董、蜂窝私董、SMEMU私董,九和私董、晋商私董、尊品私董、外滩私董…… 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因为私人董事会可以为企业家解决“孤独”,提供一个开放、深度的交流圈子,并帮忙解决问题,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不过,要想私人董事会产出良好的效应,有时候也许并不那么容易。下面就来看看,私人董事会上经常出现几个怪现状。
1、问题最后都成为大而空的议题
私人董事会需要每个成员提出一个议题,大家从中选择一个统一的议题进行讨论。不过,参加过私人董事会的《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表示:我们发现,在经过所有人的表决后,最终被选中的议题往往大而全。譬如,“企业到底是做大还是做小?”而“公司如何对待一个工作5年的员工”这样的话题很可能会落选。
2、是私人董事会还是“杀人游戏”?
吴伯凡在《东吴相对论》中也提到,大家帮助大家的私人董事会为什么往往会变成相互批判、质疑的杀人游戏?很多私人董事会为什么最后都从解决问题的会议变成了宣泄情绪的会议?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与会者的原因。因为参与者都是领导,很多已经习惯了批评别人的习惯,火药味浓烈再所难免。不过,如果情绪宣泄的噪音超过了信息交流,那就失去了本意。
《商界评论》前主编,投行背景媒体人Eastland点评称,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真正能开好董事会的少之又少,有几成听说过罗伯特十三条议事规则,所谓董事会不是听大老板训话就是乱吵。对于在美国做到CEO的人不需要,但对一般的中国企业家,培训是必要的。
![是私人董事会还是“杀人游戏”?]
3、私人董事会不会重蹈EMBA混圈子的覆辙吧
当抱着混圈子的心态进入私人董事会,那么私人董事会探讨、学习的氛围就完全变了。EMBA一到中国就变味,私人董事会会不会重蹈覆辙?
事实上,已经有这样的迹象,眼见私董会模式红火起来,不少培训机构、俱乐部改头换面,开始用这个概念拉拢会员。私人董事会需要好的教练,合格教练的缺失,很可能让一个很好的学习+社交圈子,走了弯路,再次陷入浮华社交圈子的陷阱里。
4、私人董事会华而不实 只是为了减压?
参加私人董事会的CEO不是神仙,对陌生行业的陌生企业,下车伊始就能击中要害?好比诸葛亮,没有对天下大事进行长期思考,听刘备介绍一下情况就能做“隆中对”。
有体验过的老板说,私人董事会给他们最大的益处是减压。企业家抱着这种态度相互走动走动,顺带着出点主意,权当放松,最好别指望私人董事会能解决什么“军国大事”。
5、私人董事会是一群年轻人在玩?
当下,中国参加私人董事会的以中青年企业家为主。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缺少有经验的退休CEO,好不容易找上门去,人家又不愿意“出山”。
不过,也有人提出:在制度转轨、经济转型的中国,在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有多少经验能派上用场?在电商、O2O这些新兴领域,50后能给80后、90后多少帮助?选择一个统一的议题进行讨论。不过,参加过私人董事会的《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表示:我们发现,在经过所有人的表决后,最终被选中的议题往往大而全。譬如,“企业到底是做大还是做小?”而“公司如何对待一个工作5年的员工”这样的话题很可能会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