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献给我的妻子刘莎,愿共同进步。 —— 陈小均
听说你最近想早起跑步减肥,这是我曾经尝试过四个月的办法,先不论结果,和你谈谈经过,望能共勉。
我是从去年六月三十日决定开始跑步的,当时我整个人很沮丧,很失落,我告诉自己,如果停下来就认命。就这样我每天五点钟准时起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跑十公里(工作原因在科尔沁大草原附近)。只要不是五点到六点之间下大雨,我都会跑,有时跑完回来小腿上、鞋上全是泥。记得有一次早起下大雨,结果一天都很失落,下午五点路稍微干一点,我赶紧给自己补一个十公里,周末还会约上几个同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半马。
跑到九月底,接近跑了1000公里,由于任务转换,有那么几天就是无论我如何创造条件也不可能跑,所以就断跑了十多天。后来离开了大草原,回到市区,我还坚持了一阵。休假回家,还坚持了几天,在家处理表哥后事,再没有时间跑,回到单位,东北已经进入冬天,零下二三十度凌晨五点起床确实是一种挑战,所以满打满算我算跑了四个月,大概1100公里。
这四个月的跑步给我带来了什么?首先最直观的是我的体重从175斤降到了145斤。其次是我开始跑步的时候,我同步开始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阿什利关于埃隆马斯克的《硅谷钢铁侠》,庞德斯通的《知识大迁徙》等十多本书都是在这个时候看完的,要知道对一个理工科的我来说,这四个月看的书可能相当于我前二十年看的除教材以外所有书的总和。最后就是我开始跑步同步开始戒烟,后来复吸了,我现在又开始跑步了,所以我又戒烟二十多天了。
为什么我要跑步?在我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村上春树写的,书名是《当我谈跑步的时候 我谈些什么》,如果你想开始跑步,我强烈建议你看一下,书中打动我的一句话是“至少是跑到了最后”。不需要什么理由,也无需创造什么奇迹,甚至最初减肥的目标都可以放下。还有一则新闻对我触动也挺大,5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全马成绩3小时34分钟。我在想那些不需要跑步成就的人,一不小心成就了跑步,所以除了田径运动员,跑步本来就不是一种成就,甚至都不是实现某种成就(如减肥)的方式,它就是一种习惯。
说到习惯,最近看到一本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书中对习惯的形成做了科学解释,形成一个习惯,更直接的表述应该是好习惯,到底靠的是动力,还是意志力。比如你开始跑步,动力是为了减肥,意志力是克服沙发、电视、抖音等。显然意志力比动力靠谱,万一老公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你你一点也不胖;或者今天实在太累了,动不了了,胖就胖点吧,不管了等等这些会大大削弱你减肥的动力。但意志力则不然,他往往能克服更多的困难,如前面我提到的下过雨之后的道路。
但是一个人的意志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然人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不是人人都成神仙了吗?意志力受五个方面的影响: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所以说安慰别人说:“乖!别哭,吃颗糖,”是有道理的。
《微习惯》中还讲到底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靠时间协同还是任务协同?比方说,你是规定自己五点到六点跑步呢?还是规定自己吃完晚饭半小时后跑步呢(晚饭少吃一点)?你要是觉得你意志力坚定,根本无所谓,那你就在消耗你的意志力,意志力消耗过多,你多半会失败,书中推荐后一种多于前一种,比如有一天你忙得连晚饭都没有吃上,所以断了一天,你也大不可失望自责。
最后就是反馈了,你开始跑步,在十天甚至二十天的时间里,你的体重将变化很小,如果不配合饮食,甚至都没有什么变化。你也许会说,没关系科学研究表明21天就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届时我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其实这个研究对跑步来说根本不科学。那你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反馈呢?我觉得打卡,运动手表记录,日记记录都是不错的办法,简单一点一天一天来,当你跑步的圈圈或者叉叉画满日历的每一格,你会为你的“艺术品”感到自豪。这就不是在消耗意志力,而是在储备。
回到你的决定“明天开始每天早起跑步减肥”,对一个平时不跑步的人来说,这是十分消耗意志力的,因为“减肥”是动力优先,“早起”像刀山火海,“每天”更度日如年,“跑步”简直五雷轰顶,很难坚持,更没有办法养成习惯。为什么不修改一下自己的目标,例如一周锻练3次,寻找增量呢?不一定是跑步,做几个仰卧起坐,快走都是非常适合女生的锻练,如果能在一周3次的基础上做到天天跑步,也是可以的,如果能早起就更好了。后一种目标更容易实现,《微习惯》的作者一天做1个俯卧撑、写50字、看两页书,看起来微不足道,坚持下来却收获满满。
说舒适圈是一个圆,里面有沙发啤酒WiFi西瓜,圈外才是实现梦想,探索知识,追求卓越。如果步子迈太大,离舒适圈太远,心理和身体都不愿意,就会把我们拽回去,我们应该是一步一步扩大舒适圈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