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丽(化名)于4月11日中午在医院去世。
包丽妈妈面对女儿的去世十分悲痛,脑子一片混乱,“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和牟某翰脱不了干系。”
她还表示会继续追究牟某翰的责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完死者与男朋友的聊天记录,觉得那种沉重的精神操控让人无法忍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根据报道中女孩母亲的陈述,以及后续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这场悲剧的发生可能与女孩经历的一段“不寻常”的恋爱关系有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轻生前,女孩给男方发微信时说:“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女孩最后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写着:“我命由天不由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心心理学的“煤气灯”效应!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 每当你想指责他/她,你怎么没告诉过我?” “我和你说过!”
他都会告诉你 “你太敏感了”,
“你记错了” ,“我以前和你说过”...
心理学上, 你可能碰到了“煤气灯效应”。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来源于一部1940年的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煤气灯)》美国耶鲁大学的情商中心副主任、精神分析学家罗宾·斯特恩,曾出版过一本书叫《煤气灯效应:隐蔽的控制你生活》,书里说:“对方的目标就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哈佛医学院讲师、《反思自恋:认识和应对自恋者的秘密》的作者、心理学家克雷格•马尔金(Craig Malkin):“Gaslighting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感虐待形式,因为它会削弱你的自信。”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段恋爱关系都可能发生煤气灯效应,比如你的另一半想推卸责任,或者掩盖不好的事情(外遇或别的错事)。
煤气灯男人的惯用伎俩:
第一阶段,不安发生:吵架、冲突、交流障碍
第二阶段,暴力发生:言语攻击、身体暴力
第三阶段,和解:开始找借口,道歉并责备受害者,“你也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 “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你不要太夸张好不好?”
第四个阶段,暴力过后的“蜜月期”:特别温柔 “他是生气了才会口不择言,不小心推(打)你,下手不是故意那么重的,以后不会再这样,他还是最爱你的”。
在亲密关系中对精神控制和情感暴力的警惕,我们还可以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在事发后提出的疑问:为什么许多高学历的学生,在情感这件事上一样常常出现问题?
这就暴露了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与他是否具有高学历,这两件事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一个更宽广的思维框架里思考,自己能不能克服这种心理学倾向,按照一个更加纯粹和冷酷的方式进行思考。学会用逻辑推理、用哲学反思,这对于我们应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