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锦上添花 花似霞
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神话传说、占祥铭文、花鸟禽兽。蜀锦以其传神的构图,精妙的绣工在一尺见方的绣布上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蜀锦 寸如金
要完成一件精美的蜀锦作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
蜀锦之美,在于它厚重的文化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工艺技艺。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匠满负荷工作一小时也只能织出一至二厘米,其价值远非充斥市场的数码布可比。
匠人匠心
手中织出的东方的神韵
传承千年而不绝,蜀锦是有生命的。
绣出来的是图案,织进去的是灵魂。
它是集万千希冀于一身的精神传承。
岁月流转,蜀锦仍有万千气象。因为有“用一辈子时间去探索蜀锦”的匠人,才有这千古绝色的蜀锦。
胡光俊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织锦工艺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织锦系列》荣获201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成都风情系列蜀锦锦画》荣获201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蝶纹锦》荣获2015中国四季丝绸面料
创新设计大赛秋冬季面料组铜奖
《十二金钗》荣获2016年巨匠汇第三名
《金陵十二钗》荣获2017年美国洛杉矶
华人工商大展“中华文化特色产品”金奖
蜀锦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在‘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与蜀锦结缘
蜀锦是个匠活,而蜀锦的传承人则是匠人。他更喜欢称自己为“蜀锦人”。1971年,胡老师进入蜀锦厂,从事蜀锦织造技艺和纹织装造工艺工作,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蜀锦这门古老的技艺。
四十载风雨岁月,胡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活融入了蜀锦,让蜀锦这门传统技艺在他的坚守下熠熠生辉。
匠心传承
蜀锦织造工艺工种工序繁多,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古老技艺。这对于将要濒临失传的技艺保护、继承、发展下去是极为不利的。
蜀锦制作过程
蜀锦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
完成一个作品要由多个部分组成:纹织工艺设计;提花机组装工艺;提花装造工艺;经纬准备工艺;织机安装和织造工艺等工种工序。每一项对其技艺要求之高,复杂程度,都令人叹为观止。
点意匠
根据花楼织锦机的技术参数及产品工艺提供的技术条件,进行纹样设计。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在格子纸上着色,通过这一步把设计图翻译成生产可以用的图纸。
挑花结本
这是项极其考验眼历的工作,一根花钩牵引着五颜六色的纺线,或挑或提,将结构、位置、色彩的所有信息挑制成花本程序。
提花装造
提花装造是织造准备工序中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一步。
经线和纬线的数量是9600根,连接控制它们的纤线有11520根都要在花楼机上一一对应,每根丝线的粗细只有1毫米。
与时俱进,纯粹亦创新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上世纪90年代电子提花机研制成功。提花织物告别了提花纹板起花的时代,只要是与设计工艺,装造工艺相同规格的品种均可上机织造,兼容性更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挡车工不再为爬花楼清花、补纹板而烦恼,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保障了人身安全。
正是这次升级为蜀锦在现代化产业里能够存留,蜀锦这一朵奇葩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锦上添花,流光溢彩
蜀锦织品构成有多种纹路、颜色丰富层次分明、在自然光线下能反射不同色彩。除开肉眼可见的不同外,蜀锦织品摸起来厚重且凹凸感强。
“熊猫戏竹”、“芙蓉锦鸡图”等作品最佳的展现蜀锦的质感、光泽、华贵与立体效果,锦与画相互辉映,锦的质感激活名画氛围。蜀锦,重现了传世名画的神韵。
蜀锦,悄然惊艳了两千年的岁月。手艺是个无价之宝,凝聚了历代先人心血的传世珍品,任凭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留下的,是永恒的光辉。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
传 承的道路,胡光俊义无反顾
拾起传统,是坚守;走出守旧,是突破
两者兼得之,方成传世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