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的学习策略

今天阅读《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第16页,心理学的五个概念中的“同化”。这些第一眼看去较陌生的词语,往常我的做法是去百度搜索其含义,但其实并不理解,而昨天晚上的课程中刘老师也不建议我们这么做,所以我准备先读读看。

书上给出的解释说同化是一个学习策略,是借用学生大脑中原有知识解释新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中是否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新知识学习的关键,即如何运用同化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给出一种学业现象:小学生为什么一入学就表现出不同的学业智力类型,其关键在于0到6岁给孩子大脑埋藏了哪些原有知识。如果0到6岁有大量的阅读基础,见多识广,那么一入学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因而促进自己的理解。这也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套教学大纲”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老指出第一套教学大纲就是必须学生掌握、记忆的原理、定义等基础知识,而对学生的学习起更大作用的是第二套学习大纲的积累。第二套教学大纲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应当有一种非常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那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其第二套教学大纲就丰富,新知识更容易与头脑中的第二套教学大纲的内容产生联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那么教学中如何运用同化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呢?

1.鼓励日常的多方面阅读,增加原有知识的储备。教师在新授以前可以查询有关新授的知识提前让孩子们阅读。

2.课堂中利用旧知导入新知,初步感受其联系;再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加深其联系;最后拓展到未来要学习的知识,能否运用同样的策略解决,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