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同化的重要因素
(1)原有知识的稳定性与清晰性是影响同化的首要因素。我们的学习,就是解决新问题。而在解决新问题时需要清晰地提炼旧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新知识是在总结概括新问题中产生的。所以原有知识的稳固性和清晰性就成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这也正是老师们喜欢以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新课程的原因。
(2)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似关系是影响同化的关键。由相关知识导入是引起知识迁移的快捷手段。
(3)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老师讲课时,尤其不再本班上公开课,或在外地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可利用性。老师所讲知识一定要于学生现有知识相匹配。否则学生难以提取。
(4)异中见同的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同化的本质。异中见同,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举三反一。进而为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2、培养同化的学习策略:
(1)要知道什么是原有知识固定点。原有知识固定点即能够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
(2)要了解作为原有知识固定点的条件。原有知识固定点要从学习者(学生)大脑的信息中提取。A、教师表征学生学习障碍点时同化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呈现整个思维过程,即翻地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能够解决?继而反思学生大脑中有什么样的信息能与该问题建立联系。教师如何推动学生大脑原有知识跟当前问题的信息相对接。B、寻找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知识讲授新知识。老师讲课中,所举例子大多是老师大脑中熟悉的原有知识,而这些例子在学生大脑中很可能不熟悉或不存在,这是造成老师觉得已经讲得很明白、而学生却听得不明白的原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学生大脑中原有知识的例子有教学起点。作为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固定点的选取,除了看与新知识的相似点外,还要看是否是学习者大脑中所具有的。C、方法或成功经验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大脑的原有知识,并使其体验到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再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里,这些方法、规律才能真正被运用。老师只有不断引领学生体验方法产生的过程,以及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顿悟的感受。方法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真正的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有效联系,方法才能被学生吸收。
(3)寻找学生大脑中是否存在原有知识的固定点。每个人记忆效率不同的关键是学习者是否具有寻找原有知识的思维习惯。而能够主动去寻找原有知识固定点的学习者具有同化学习的习惯。
(4)找到原有知识后如何同化新知识。培养同化学习的关键是形成同化思维习惯。A、培养同化学习策略旨在培养异中见同的思维习惯。B、寻找知识间的相似形成异中见同的思维习惯。老师在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敏感知识间的共性,从而使之获得异中见同的思维加工知识的策略,学习能力自然会快速提高。
(5)学会异中见同也要学会同中见异。如果做不到同中见异,就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能看到相同点,却丟不到差异。相似=相同+差异。马虎问题背后的思维本质就是看到相同却看不到差异。做题时误认为是同一题型,迅速提取原来解题程序与之匹配,最后造成马虎的发生。
(6)如何帮助学生埋下原有知识固定点。A、埋藏原有知识需要遵循的规律: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