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从来都是打辅助的,战略才是风向标。为什么诸葛亮、司马懿、陆逊能脱颖而出?战略目光极佳,这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不在一城一地之失
魏蜀吴都有人名列武庙“七十二将”,比如张辽、张飞、周瑜,但比起身为武庙“十哲”的诸葛亮,他们的光华一下子就黯淡了。战略思维真的很重要,顺风走和逆风走的感觉一样吗?一个是天下无处不可去,另一个是天下无立锥之地,差别只在战略的选择上。
张辽威震逍遥津,八百破十万不可谓不威风,但对曹操来说他只能为将,不可出镇一方。一方面是曹操对兵权的把控,另一方面却是张辽没表现出他在战略方面的价值。
反观羊祜,与陆抗在荆州对峙时就开始布局,优哉游哉地“屯田”,先为战争做好后勤工作,再施以“攻心之策”,众多吴将叛逃,连吴国百姓都要尊他一声“羊公”。吴国灭亡最大的功臣也是他,看穿吴国防御策略,却没有多造杀孽。
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诠释。
请跟着战略方向走
别看关羽被尊为“武圣”,那是被神化的结果,全靠各个皇帝粉大力支持。其实关羽独镇荆州表现可圈可点,但就是不该捞过界,“湘水之盟”孙权亏惨了,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关羽不明智的抉择也为孙权日后背盟埋下了伏笔。
虽然关羽能水淹七军“名震华夏”,但终不得全胜,只不过是打掉了部分援军。而孙权背后捅得这一刀就要命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授首。本身战略上是“孙刘联盟”,关羽偏偏要反其道行之,结果作死了自己。
战略家们才是各国的宝贝疙瘩,荀彧能劝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描绘蓝图;鲁肃的“榻上策”为孙权指明方向;陆逊少有败绩赢就是完胜,亲手把蜀国拉下巅峰。张辽们的悲哀,是研究了一辈子战术,却发现不如选对战略风向,南辕北辙的走向不是战术能弥补的。
好“风”凭借力,送尔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