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华为的意志:华为经营逻辑的引擎》
作者:鲁青虎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红辅导老师张雪峰以其幽默犀利的语言、精准贴切的分析,为众多学子规划未来的学习之路。
他曾经讲过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出身于齐齐哈尔市一个贫困的山区,谈女朋友的时候,受到女方父母的打击,一气之下跑到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最苦最难的时刻也没有放弃,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那么累,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狠?他说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辛苦。
凭借顽强的意志打拼,他积累大量粉丝,也实现了经济独立。如今,出书、讲课,他忙得不亦乐乎,为众多学子保驾护航。
可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有强大的意志力。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说过:没有坚韧的意志,没有华为人的耐力,就没有华为今天的辉煌。
华为每年纳税1000亿,是阿里和腾讯的总和,提起华为没有不佩服的。
华为就是中华有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不妨品读《华为的意志》寻找答案。
《华为的意志:华为经营逻辑的引擎》从意志、思想、能力、工具、成就五个方面,主要讲述创始人任正非以强大的意志力,引领华为30余年,从一个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全球行业领先的民族企业。
作者鲁青虎是深圳丰德修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凤凰书院执行院长,曾经在华为工作13年,担任多媒体事业部副部长、全球行销业务与软件部副总裁、亚太片区业务与软件部长等职务,也是华为顾问式营销与案例教学的倡导者。
这本书还受到华为公司前副总裁方惟一、华为公司前战略部副总裁郭海卫、华为公司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等多人推荐。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华为如何在任正非强大的意志引领下,以战略眼光,化解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机,活下去,创造经营价值。
1、 30年风雨兼程,数次面临生存危机
企业的命运与创始人的志向息息相关,这个志向即创业的经营意志。
经营意志既是经营逻辑的起始,也是经营逻辑的驱动力。企业创始人的经营意志伴随着企业的壮大,演变为企业员工的全体意志,延展为企业文化和精神。
华为历经30年风雨,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这种冲动驱动企业按照经营逻辑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经营风险和困难,甚至生死存亡的危机。
那么华为都遇到了哪些驱动企业“活下去”的大危机呢?
华为和其他创业起步的公司没有什么不同,缺少资金和技术人员。
38年前,任正非从部队转业选择去深圳。四年后的1987年,任正非和合伙人筹够2万元成立一家小公司“华为”。
公司起步阶段,任正非没找到方向,卖过减肥药和火灾报警器。
公司成立的一年面临10次倒闭。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公司运作的方向,代理国外程控交换机,跨进了通信行业。
华为开始盈利了,这时任正非又展示出了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不能把中国的工业设计和研发交给别人,我们要自己搞研发,否则永远在别人的产业链底端,任人宰割。
从此,华为又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借钱贷款搞研发,直到2000年还清所有的债务。
正如2015年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的感触:创业不易,一旦选择创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无比痛苦的人生。你必须独自面对压力和困惑,甚至失败的可能。
在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中,个人的顽强意志并非天生,是在后天经历失败、挫折,体验磨难,在灾难中不断增强的。
也就是说与生俱来的顽强意志可遇不可求,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坚定意志,在磨难中砥砺前行,才能烙下永恒的烙印,才能在艰苦的创业路上稳步前行。任正非如此,华为更是如此。
华为骨干离职潮又是华为的一次危机。
2001年,华为面临内忧外困。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IT行业也是遇到了寒冬,通信行业的建设投资锐减,华为发展受阻,销售下滑。
华为内部人员也对公司的未来充满担忧。同时,离职创业的原常务副总裁、核心高管、产品研发专家、原定的接班人李一男创办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吸引大批华为高管和骨干,与华为摆起了擂台,对华为的公司业务带来极大的冲击。
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任正非疾病缠身。但是,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带领华为绝地反击,收购港湾,为后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华为面临的意志考验还包括任正非长女孟晚舟事件。
从2018年12月孟晚舟被扣加拿大,面临被引渡美国的危险,到2021年9月顺利归国,1000多个日夜,身陷困境,左右踟蹰。
孟晚舟经受住了刻骨铭心的考验,展现出一位华为正职应有的“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无愧于任正非的教诲。
无论是华为公司经营上的困境,还是爱女孟晚舟被扣加拿大带来的精神折磨,任正非带领的华为数度绝地逢生。
活下去,皆因为顽强拼搏的意志,更是华为人集结在一起的强大的驱动力,才有了如今华为30多年可载入史册的神奇经历。
2、 强大的意志驱动力成就华为
依照叔本华的观点,意志是真实的自我。
意志的冲动驱动人有意识地谋求生存。
任正非期望自己的奋斗意志成为华为人的共有意志,每个人成为华为的动力引擎,驱动华为经营价值不断发展。
那么华为的意志驱动力体现在哪里呢?
任正非的意志驱动华为的经营逻辑。
任正非多次以居安思危的方式提到华为的兴衰存亡,让全公司的人都引以为戒。他用自己的意志驱动企业的经营逻辑,时刻引领着华为,逐渐迈入世界一流科技企业的行列。
2000年,为华为提供人力资源变革服务的美国合益集团采访任正非时,他提到企业能否活下去,取决于自身。活不下去,也不是因为别人,而是自己没活好。一个企业想活下去并非易事,因为时刻都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才能活下去。
活下去,保持义利并行,始终是华为的驱动经营逻辑。
明朝王阳明有言:去人欲,存天理。这句话的含义是降低物质欲望,良知才能显露出来,内心才能光明,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企业的经营意志与追求物质(逐利)和遵守道义(取义)相关,要坚定意志,“逐利”与“取义”二者缺一不可,但存在优先选择的问题。
汉代董仲舒曾说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这句的意思是影响人心或意志的,既有物质,也有道义。
任正非说的“多一点打工意识,少一点主人翁心态”,就是把华为人的道义追求导向物质方面,使二者重新达到平衡,确保经营意志持续坚定地驱动华为,确保义利并行,活下去。
从1987年注册资本2万元的小微企业,发展到2020年底注册资金达到403亿,销售收入8914亿,净利润646亿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华为人靠的就是实干思维。
锚定目标的实干思维,对准一个城墙口猛冲。
任正非带领的华为战胜千难万险,是因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实干经营思维。
2016年,新华社专访任正非,谈到华为的战略坚守,他讲道: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亿的“弹药量”,研发费用近600亿,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了全世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任正非和华为人的实干经营思维,指导华为在行动力和执行力方面勇往直前。
经营意志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
培养强大的意志,驱动企业发展也是企业领导者和参与人的必备因素,用意志力驱动成长起来的华为做了最好的诠释。
3、 与时俱进,企业的经营变革激发意志,驱动企业创造价值
华为的经营实践证明,华为与时俱进的经营步伐和管理变革从未间断,华为人一直在创造企业价值的路上。
作者在华为工作的13年间,目睹华为一直实施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变革,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集成产品开发和供应的流程,人岗匹配的组织建设等。
1998年,《华为基本法》发布之前,华为的企业文化强调主人翁意识,期待通过平台改善家庭,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华为聘请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对华为的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组织员工开展无数次讨论,耗时3年,八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华为基本法》。
华为人的统一思想为华为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华为经历三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1997年,华为启动第一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通过咨询美国合益集团,在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评定体系及相应能力素质模型方面进行改革。
作者最直观的感受是绩效等级更多,评定规则更规范,评定方法更复杂,绩效承诺更完善。
2006年,华为启动第二次变革,其目标是“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
作者认为虽然易岗易薪没有完全贯彻,但相比较其他公司而言,华为的利益分配还是相对科学和公平的。
华为壮大以后,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忙着上市融资,而是让员工持有公司的股权分红,切实体现义利合一的经营格局和战略规划。
2018年,华为发布《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岗要2.0》,即启动第三次变革。
这次变革在以往的基础上,建立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管理循环体系,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了华为人顽强的奋进意志,以意志驱动创造企业价值。
2020年,“天才少年”张霁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加入华为,挑战顶级薪酬201万年薪,助力华为研发核心技术。
岁月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
经营意志驱动企业发挥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达成企业成就,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收益。
正如任正非所言:我们无怨无悔地努力攀登,像蜡烛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我们作为科技集团,也是商业集团,盈利的能力也是成功的标志。向着前方的目标,用尽全力拼搏奋斗,没有退路就是成功之路。
关于华为的意志驱动经营的秘籍,在《华为的意志》一书中还有更多解读。
经历30多年沉浮,经受各种生存危机的考验,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各种变革,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凭借强大的意志,任正非带领华为人做到了,这就是华为经营逻辑的核心所在,也是华为创造的价值体现,更是华为辉煌成就的根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想拥有全局视角,完善经营逻辑的结构和思路的人,《华为的意志》会为你带来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