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避免团队同质

吴晓波的《大败局》中有一组数据,据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

前面两天分别谈到了,第一个坑是“追风”,第二个坑是“入错行”,第三个坑是“盲目多元化”,第四个坑是“大跃进式发展”今天分享的是,团队特质过于相同。

如何避坑呢:——不要“人同质”。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很多企业家在组建团队时,总容易找些或吸引些性格、能力、志趣都一样的人,这真的是强强联合吗?这真的是件好事儿吗?不,这是件倒霉的事儿!为什么呢?

因为木桶原理,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作为企业家的你,有一个板已经很长,但你又找了些同样这块板很长的人,那么,企业最短的那块板就无法弥补了,甚至会危害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比如,《大败局》中的爱多电器。

爱多电器总裁胡志标尽管出身卑微,但他对人才的渴望十分强烈,为了从香港一家企业挖到一位管理人才,在1998年他开出过150万年薪的高价。他麾下的精英们尽管年龄都比他要大,学历更是高出不少,但对他的营销天才都极为钦佩,甘愿为爱多酣战打拼。虽然胡志标大开门庭,广纳俊杰,旗下营销广告等人才济济一堂,但是,唯独没有一个擅长融资和资本运作的人。因为胡志标是做营销出身的,从头到尾漠视财务管理。

而一家没有稳定、有效的财务保障体系的民营企业,就好比一辆没有保险带和安全气囊、却在高速公路上超速疾驶的汽车,企业的发展速度越快,在市场上的成功度越高,其缺乏财务前瞻性的危险就越大,这也是造成爱多电器迅速覆灭的唯一原因!

所以,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在优秀团队中,几个关键人物的能力、资源、性格、年龄、经历往往都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性,使团队能够全面释放其内在的能量,从而形成协同的高绩效组织,让企业从平凡走向卓越。

罗海荣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