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现代工作和生活的一大难题,通常我们会把它归结为“情商”的高低。但真实的情况可能不止于“情商”那么简单,而是看你有没有“界限意识”。
下面这份清单,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界限”是你必须拥有的行为意识。
所谓“界限”就是每件事的作用范围和边界。
2. 人际关系中的界限有三层: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
地理界限是你在地理空间中的归属感,例如这是你的家,那是你的办公桌。一般越过地理界限的行为,会让你感到财产侵犯。第二层是身体界限,也就是让你感到安全的行为距离。一旦越过这个界限,你就会感到安全侵犯。第三层是心理界限,越过这一层,你会感到隐私侵犯。这三种界限是交织的关系,它们有可能同时被侵犯。
3. “界限”的原则是,一件事的作用范围和边界完全属于我,这件事就与你毫不相干,我不需要和你达成协议。
同样,属于你界限以内的事,也与我毫不相干。如果一件事跨越我们的界限,那么我们要在公平博弈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然后以协议为行为准则。
4. 所谓“界限意识”,就是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然后守住它。
当你越过这个界限的时候,这种行为不是直白,而是侵犯。而当你让别人越过自己的界限时,你不是善良,而是软弱。
5. 要树立“界限意识”,最关键的一层就是建立和守住自己的地理界限。
所有侵犯界限的行为都是从地理界限开始的,当你不能在空间上守住地理界限时,就会退守到自己会在身体上设置界限。而当身体界限也守不住时,你只好在心理上设置界限。当你时时刻刻都在防守心理界限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人际交往的隔膜。这种隔膜有可能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但它会反映到每一个行为上。
6. “界限意识”的对立面是“共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表面上看是互相关心,其乐融融。
例如很多不相干的亲戚,甚至父母的同事,对你的工作生活特别“关心”。但骨子里,不是为了风险均摊,就是为了利益均沾。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每个人都在争夺话语权。严重的时候,集体中的隐形权力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是“我们”的代言人,一切都“我”说了算,而你没有丝毫话语权。
7. 如果你在关系中处于被控制、干涉的现状,你可以先从小事上开始和控制者对峙。
最好是找好一个点,持续地和控制者沟通、交流、对峙,一次次地向对方说:我是我,我有我的想法我的选择。
8. 在与控制和干涉者对峙时,要采取这样的态度——不含敌意的坚决。
我很坚决地守住我的立场,但我没有敌意,也就是坚决地说“不”。当你说出“不”的时候,你其实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你要的仅仅是不想被对方干涉而已。在你自己的事情上,你要自己说了算,但对对方没有任何敌意和侵犯。
9. 如果你在关系中习惯控制别人,请记住:别拿你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过度干涉别人。
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那个最想管事的人,常常正是各种冲突的根源,因为他已经参与到了每个关系中,所有的问题都与他相关。所以,分辨清楚“热心”和“干涉”的区别,非常重要。
10. 在心理上没有“界限意识”,就会在不自觉中作出损害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阻碍你建立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