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放寒假的小外甥女来家里住几天,小女儿与她同年,很是开心小表姐能过来住。
晚饭后,我给每个孩子倒了一杯果汁,结果果汁还有剩。我说,谁洗碗,剩下的果汁就给谁。
四个孩子很积极表示都要洗碗,结果小外甥女很干脆地收拾起了餐桌的碗筷,把它们一一放到洗碗盆里。看得出她想要剩下的果汁。
我走到厨房,看到洗碗盆里堆得像小山的碗筷,我心里清楚要让孩子对洗碗不畏难。我主动提到我刷第一次碗,外甥女刷第二次碗。结果碗很快就洗好了。外甥女很开心地喝了奖励她的果汁。
其他人抢不到洗碗的活,那只能是选择扫地、拖地的了。于是老大选择扫地,老二选择了拖地。
碗洗好后,大女儿扫了地,而拖地的活就留给了小女儿了。这时,小女儿邀请表姐也来拖地。外甥女表示不太乐意拖地。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儿很兴奋地表示,我们家的拖地很有趣,很好玩,并开始拿起拖把和拖地桶给小表姐示范起来。小儿子一听小姐姐这么说,知道好玩的事来了。
首先,他们把鞋都脱掉了,然后从厨房里找两个塑料袋,把塑料袋套在脚上。从阳台拿了棉拖把往装好水的拖地桶里放,沾满水后就开始拖地,地面给他们拖得很湿。孩子们借着客厅中间的那一大滩水,套着塑料袋的脚就像抹了油一样光滑,他们玩起了滑水游戏,小儿子也加入了拖地的队伍中。
三个孩子欢愉地拖着地,小女儿笑着和表姐说,把拖地当成一个游戏,一个好玩的游戏。瞬时整个客厅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还一起哼起了流行歌曲来。很快,客厅每一处都被孩子们的湿拖把关照到了。
刚冲完凉的我,走到客厅时,只见地板上像一面镜子,滑溜溜的。还好我是穿着拖鞋,走起路来并不觉得太难受。此时的我,没有指责孩子,只是在孩子们玩后,让他们找衣服安排洗澡。然后,默默地拿起刮水器把地面的水刮干净。令我惊喜的是,刮到一处的水并不脏,看来经常拖的地还是蛮干净的。
突然想起《认知觉醒》里,作者周岭提到,当面对一件枯燥又必须完成的事情,用转换心态的方法,把枯燥的事当成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来完成。小女儿面对拖地这件比较枯燥的家务,还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个方法。或许是之前我看了那本书曾与孩子分享过的原因。
联想到我一个人最初跑五公里要么跑不下来,要么觉得太枯燥无味,跑得难受。后面看到用转换心态的方法,将不得不做的事看作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完成。当心念一转,跑五公里这事也不觉得难了,开始变得有趣了。我把跑步想成我最喜欢的游戏——打地鼠游戏。我将跑道旁的树当成是地鼠,每跑过三棵树,我就告诉自己我已经打了一只地鼠,1,2,3……,8,9,10,我自己在心里默默数数,从1到10,然后再重新开始。结果,我发现我跑步时人不累,配速还提高了。
友友有遇到过不得不做的事吗?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