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农村,每次回家亲戚朋友都会聚在一起聊天。三叔小学没上完就在家务农了,现在供一个上高二的表妹上学。他觉得自己和妻子已经变成了只是给表妹的提款机,家中少了很多的交流,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说,其实他还是很期待表妹回家能多说说学校的事,听听他们在家务农的一些想法。无奈,他们之间几乎像隔了一道鸿沟。
但是,如何能把有些道理跟三叔说清楚呢。突然想到了在何帆老师专栏看到的一期内容,说小孩和养育的父母、教师之间,学校和家之间,我们可以将这个情境比做监狱、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孩子进学校了,就像是一个犯人关进了监狱,他要讨好里面同住的犯人,也要和狱警打好关系。要遵守监狱中的“啄食次序”,遵守里面的规矩,才可能在监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遵循“多数裁定”原则,才不会被群体抛弃,要遵守已然形成的共识,尽量不去做“反共识”的事情。
用监狱、囚犯和狱警这样非常熟悉的场景把道理和三叔一讲,他就清楚了表妹现在的处境,也知道了自己的位置。他说:即使现在表妹还不能理解他们,但是我还是她的父亲,她总还是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和我说点什么的。虽然给不了她很多的建议,但还是可以安静的听她说完。这样好像也就够了,她能愿意说,我能安静的听。
突然觉得,
能把话说明白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个世界上,在你所处的那个环境下,我们都在不停的和人说话,说的好听了:我们是在沟通。说的直白一些,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在自说自话。你说的,其实根本不是别人想听的,你和他可能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说话。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说自话,生出来很多的误解。
记得2017年在喜马拉雅APP上有个马东做的说话类节目非常的火,叫做《好好说话》,每天教你一个说话的技巧,应用到真实的场景中。这样一个节目能火当然有马东的IP效应,也有平台的推广和营销。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想把话说好的、说明白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真的是一不留神就会把人给得罪了,一不小心就把领导给骂了。
把话说明白这么重要,怎么说才能更清楚。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
调频。
用过调频收音机的人都知道,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自己专有的频率,如果你要收听,必须把收音机的频率调整到精确的那个频率才能收听到。说话,其实只要大家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就是你认为听的人听到的是你认为的你想说的事情,双方就是在一个频率上了,这样你说的他能听明白,他说的你也能get到。
说话调频有个很有效的方法:
类比。
特别是和对方讲一个他本来不是那么清楚的东西时,非常有用。
通过《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认识到李笑来老师,他就是一个非常喜欢类比的人,感觉到了崇拜的地步。他还有个非常简单的关于智商的概念,我觉得在这里说出来更能体现类比的作用。
智商就是看你的大脑中,有多少清晰、准确且必要的概念,再看这些概念间有多少清晰、准确且必要的联结。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在看说话调频和类比这两个能把话说明白的概念。
调频就是看你能不能用类比的方法,通过预想的场景,把你脑子中的那些清晰、准确且必要的概念和你说话对象脑中的那些概念建立清晰、准确且必要的联结的过程。
一旦这个过程建立完成,那就完成了整个对话的90%以上,剩下的只是一个信息的传输交换过程。
要把话说明白,需要调频,调频的一个工具是类比。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看你脑中有多少类比了,你能拿出来用的类比越多,你就能和更多的人轻松的交流。
上学时候,语文老师最常建议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让我们去读范文,积累好词雅句。这个办法,照搬过来用在我们对于类比的收集上,一样有效。
不断的收集好的类比,然后不断的去用它。
李笑来老师推荐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第一步每次看到好的类比随手收集起来,无论是用卡片还是用诸如印象笔记这样的APP软件;
第二步是一定在这些类比下面能自己重新模仿一遍,或者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
第三步是添加一个标记,想想这个类比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
做完这三步,才算把这个变成自己的类比。
可惜,我自己有个比较不好的毛病:
光说不练。
又,今天是2018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给自己立下这么一个规矩:
之后遇到的类比,严格按照上面的三步来收集整理。
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