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部煌煌巨著,包罗了多少英雄豪杰。汉末三国,那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即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张飞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人物仍能掀起惊涛骇浪,他们的故事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传承下永垂不朽。
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在其所撰的《读三国志法》一文中,提出了“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众所周知,历史大部分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正史中和统治阶级有关的人物大写特写,和统治阶级无关的人物则能省就省,也许罗贯中觉得这样一个人物无足轻重,《三国演义》根本没有为他浪费笔墨,可是陈寿在编撰《三国志》的时候实在不忍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遗失在民间使之成为沧海遗珠,为他做传编入《三国志·魏书》,他才是三国历史中真正的“义绝”,他就是臧洪。
1
臧洪父亲臧旻历任使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臧洪凭父亲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
李贤注:“汉法,孝廉试经者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当时朝廷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由于臧洪长得魁梧雄壮,又兼才华横溢,二十多岁就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对,王朗就是那个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
可惜当时皇帝昏庸无能,官场被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进搞得乌烟瘴气,臧洪心中抱负无法施展,不得快意,一气之下辞官回乡。
2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辞官之后的臧洪很快就得到了张超的赏识,被任命为功曹,相当于现代的助理、秘书,张超也确实信任臧洪,将郡里大小事宜全权委托,没有半分猜忌。当时张超任广陵太守,地理位置在江苏省中部,他还有个哥哥陈留太守张邈,在汉末兄弟二人俱是一方诸侯。
当时正值董卓之乱,民不聊生,心怀报国之志的臧洪明白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扭转乾坤,就力劝张超带头起事,陈说张超和张邈兄弟两人世代蒙受国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而且现在郡内物阜民丰仅广陵一郡就能拉起2万人的队伍,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黎民百姓遭受苦难而不顾?现在正是剪除国贼的好时机啊,也为天下英雄做个表率。
张超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自己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哥哥张邈商议,结果两人一拍即合,于是邀请各路诸侯在酸枣(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会盟,当时袁绍在勃海起兵没来,能来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当时的曹操只有五千人马还排不上号。由于张超的大力推崇以及臧洪本身的优秀,臧洪在诸侯间的名声愈加响亮。
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不想当出头鸟,所以共推臧洪上坛领誓(曹操倒是想,可他此时威望不够),臧洪也确实忠君爱国,没想那么多蝇营狗苟的龌龊,于是升坛歃血盟誓,语气慷慨激昂,军士们无不动容。
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那时的臧洪站在祭坛上,想着没有担当的诸侯们,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失败的结局?可看着下面这些斗志昂扬的兵士,他又能怎么办呢?他臧洪从来没想过成为称霸天下的枭雄,只要这一生问心无愧,为了大汉,犹死无悔。
最终由于各路诸侯相互猜忌,酸枣会盟宣告瓦解。
3
虽然酸枣会盟宣告失败,但是臧洪没有放弃,他为了大汉的江山积极奔走。
张超有一回派遣臧洪去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这刘虞本身是汉室宗亲又手握兵权,臧洪欣然前往,可惜当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打仗,臧洪无法通过,恰好袁绍非常看重他,就把他留下来任命为青州刺史,当时的臧洪与张超的关系更像是知己而不是主仆,所以臧洪留下来就情有可原了,而且以张超对臧洪的理解,他留下来作为青州刺史也能施展一身的抱负,何乐而不为呢。
两年之后臧洪将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袁绍又任他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郡境内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这几年应该是臧洪最快乐的时候了吧,毕竟在他的治下匪患被荡涤一空,百姓安居乐业。
4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195年,这几年张超兄弟俩引来了吕布,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的时候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可惜曹操终究是那个乱世奸雄,三大诸侯联合竟然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不幸的张超被包围在了雍丘。
对于张超这种成熟的政治家来说,他早就看透了人性,此时连亲哥哥张邈都离他而去,谁还能救他?不,他想到了一个人,在这种穷途末路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会来救他,只要臧洪听说了他的情况,这位天下第一义士肯定会来救他,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默契,世人都羡慕刘关张的桃园结义,他张超也有这样一个兄弟。
果然,臧洪听说了张超被围的消息,性命危在旦夕,光着脚嚎啕大哭,整合手下兵士又立刻向袁绍寻求援兵,可惜此时袁绍和曹操关系不错,断不会为了一个濒死的张超破坏两者的联盟关系,结果在袁绍的刻意拖延之下雍丘最终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
可以想象,臧洪是何等得心灰意冷,是何等得悲痛欲绝,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有英雄气,汉武帝之后的汉人身上都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魄。
臧洪宣布与袁绍决裂,这就代表他治下的东郡宣告独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太过任性,可这也表现了臧洪任侠的一面。
5
袁绍对臧洪的行为很生气,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于是袁绍率领大军将臧洪围在了东武阳城,臧洪率领百姓兵士们严防死守,袁绍打了一年多愣是没打下来,也许是袁绍确实欣赏臧洪的才华,于是就让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信劝降,臧洪也不是草莽匹夫,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表示自己与袁绍道不同不相为谋,“义不背亲,忠不违君”,袁绍的所作所为实则是在窃取汉室的江山,又对陈琳说两人各为其主,你为效力于袁绍,我忠心于汉室,“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人生啊,就是这么荒唐。
袁绍将信看罢,知道臧洪没有降意就下令增兵攻城。
然后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此时城内粮草已尽,城外又没有援兵,臧洪知道自己必死,就召见部下们说:“袁绍不救大汉将士(应该是指张超),对汉室江山图谋不归,我今日是为大义而死,可你们和袁绍无冤无仇,没必要留下来等死,趁城池未破可以逃出去。”越是在这种穷途末路的情况下越能看出一个英雄的个人魅力,兵士和百姓们没有一个舍他而去,大家在一起同生共死,粮食没有了,他们就找老鼠和武器盔甲上的皮革煮着吃,臧洪手里最后的三升米没有独吞也熬成了稀粥分给了大家,最后还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对于这样的领袖,谁又不死命效忠呢,结果袁绍攻破城池的时候,城里的几千人都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了一起,一个叛逃的都没有。袁绍本想招降臧洪,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不会屈服的,最终被杀害,年仅36岁。
臧洪有个同县的老乡叫陈容,城破前被派遣出城,结果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袁绍在法场要处死臧洪,他上去求情,可他这样的小人物又能有多大的面子,被拉出去的陈容不甘地叫喊着要与臧洪同生共死,结果也被袁绍下令处死了,“一日杀二烈士”,周围的人无不痛惜。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两个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东武阳已经陷落,皆赴敌而死。
有人说,臧洪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博取死后的莫大名声,他离开张超投靠袁绍就是背叛,他杀妾给将士们充饥太过残忍,他用一己之私葬送了数千条人名。可那是三国时代啊,刘备甚至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宋人张端义在他所著的《贵耳集》中有一段话:古今治天下多有所尚,唐虞尚德,夏尚功,周尚亲,秦尚刑法,汉尚材谋,东汉尚节义,魏尚辞章,晋尚清谈,周隋尚望族,唐尚制度文华,本朝尚法令议论。
那么现在呢,难道尚“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