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庆路拐到衡山路上的小红楼,那里原来是上海唱片厂,现在它是徐家汇公园的一个景点。楼上是下午才开始营业的咖啡吧,楼梯口站着一个穿着白衬衣的小伙子,看到我们这些来参观的老年人,一脸的不屑,以目前还没到营业时间为由不让上去。
我不管别的,眼睛只盯着楼梯扶手看,那上面雕满花饰、在灯光下泛着暗红色光线的扶手实在是太精美别致了。除了小楼周围的绿地,底楼的天花和一侧的壁龛用的都是深褐色的木头,在楼下餐厅里坐着休息会儿拍拍照片。
沿着衡山路继续往东走去,我们来到高安路18弄徐汇区少年宫,这里原来是荣德生故居。现在三层楼房正中间一个金色巨大的少先队的标志——星星火炬。两层三层的阳台两端都呈圆弧形。二楼教室里孩子们正在活动,我们站在走廊窗户上往里面张望着。
继续往东到了上海国际礼拜堂。礼拜堂里灯火通明,地上铺设着大红地毯,一排排的长条座椅两头用白色的布条连接起来,中间还放着些鲜花,原来今晚这里即将举行一场婚礼。因为有几个圣诞夜在这里欣赏过音乐,所以对这里很是熟悉,今天还有几个地点要去,遂决定不再逗留,我们去下一站。
回到衡山路,继续往东,不多久就到了东平路。路口那幢红墙灰瓦大斜顶的老洋房原来是宋子文的,现在和隔壁的7号、9号都属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我们主要是去参观当年蒋宋结婚时住过的爱庐。这时已是下午一点半了,和前面几个参观点比较,这里队伍排得很长,从东平路一直延伸到了复兴中路。
爱庐是宋子文送给蒋宋的结婚礼物,特起此名。灰色鹅卵石贴面外墙,层楼之间阳台边缘和转角上镶嵌着白色砖和线条,底楼是敞开式阳台,二楼三楼错开半层可以互相观望的阳台很有特色。
从侧面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校园里另一幢黄墙红顶三层大屋顶的洋房,那是孔祥熙的故居。这个遗产日没有开放,只能在远处看看它的外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