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的《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生长》笔记整理。
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
核心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的关键是价值观,强调对真实、复杂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回归学习的本质,回归学习是对问题的探求。学习者对外部世界有深入的探求,又能够实现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建构,持续地自我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探索世界,认知自我,发展理性。
项目式学习是体现这种学习本质的方式之一。项目式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呵护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并体验包括学科知识在内的外部世界,发展对学科以外外部世界的内在兴趣。
项目化学习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对问题的持续不断地探求,这是学习的本质。对外探求,对内建构精神世界。
项目式学习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发展意义的学习,让学生热情而有创意地生活,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惑:传统教学可以短时间内把大量知识教给学生,而项目式的探究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里?
针对有效和无效,还应该思考一个学习的意义的问题。
所谓意义,就是人生活的目的,即谋求人与世界更好地相处。具体就是谋求完善自我,眼前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意义是在有效与无效之上的。更好地实现这个意义就是有效。当这个意义无法实现的时候,再多的符号表达的知识记忆,其意义也是缺失的。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和成果都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意义。
在复杂的,不断变动的时代,教育有自己的使命、理想和追求。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是3个时代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安静而专业地去对待。
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今天,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推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且有效高效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