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鲁迅与世长辞,享年55岁。今天看到朋友圈发文纪念,才发现尽管笔者是那么喜欢鲁迅,尽管也被同学笑称是我们班的鲁迅(想来应该是心直口快,有一说一具有一点鲁迅的品格吧),但,说起来,还是第一次知道鲁迅是何时去世,去世时是几多年龄,想来甚是惭愧,惭愧之余,才想起那么多的点点滴滴。
正如文学评论家李静说:“走近鲁迅,趁现在。我感到如果再不走近他,就永远走不近他了。现在是一个薄情的时代。任何一个深情的人,都会在这个时代里感到自己的多余、迂阔和挫败。意志稍有不坚,就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去拥抱时代。我要趁着自己跟这个“疯子”投契的时刻,赶紧抓住他——谁知道我会不会在下一刻变聪明,忘掉他,背叛他呢?
当然,笔者从来不认为鲁迅是个“疯子”,但,如果,你要说疯子和天才就仅仅是一线之隔,那么在文学上,在评论界,这个疯子还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初知鲁迅,已经不记得是小学还是初中的课文了,那时其实还没多大的感触,仅仅是觉得这些文章写的有水平,有些文章初看真的不是很明白(当然,小编那时候的语文成绩真的一般),但现在想来,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那么多的课文,能够记得的也许也就只有鲁迅老爷子的文章了。
记得闰土的朴实和木纳,孔乙己的茴有四种写法以及排出4个铜板来买酒,记得阿Q的革命和他的那种精神,同样也记得纪念刘和珍君的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药的看客和双线索,呐喊自序的小黑屋,狂人日记的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野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意志,还有很多很多,仿佛就在今天,在这一刻完全的涌进了我的脑海和记忆,尽管这些文章都是二三十多年前读过的,学过的。
正如学数学,你不可能会忘记那么多的公式定理一样,鲁迅的文章总是有他的魂,简单点就是说,他的文章自有其道理,或者说是精神,而这些又是被你所知,所认同,从而会铭记于心。作家胡竹峰写到:“鲁迅是极少数能让文字与思想共同抵达文学内核的人,他在思想上的深刻,汉语上的深刻,至今无人匹敌。”这也许正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能记忆深刻的某种原因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许是鲁迅批判精神的最好的写照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是对那时社会的不公的批判,同样也是对那时人性中的奴性揭露,“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也算是对当时的未来的探究和努力勇于尝试的一种表达吧。当然还有很多,鲁迅文学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如果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那么鲁迅则就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小编其实在好几年前就买了鲁迅全集,不过,说来惭愧,一直束之高阁,任其蒙灰,不过,应该会有机会再读读鲁迅,当然,也会尝试着写一些关于鲁迅文章的赏析,希望能不时的鞭策着自己,让我的喜爱一直保留,让鲁迅的精神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