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父亲唯一的亲人爹,也在一九五九年腊月饿死了,自己才20岁,亲人就一个个离他而去,父亲觉得他的命好苦呀!
接着续
成了孤儿的父亲,送走了爹以后,没地方住,家里只有一间草房也被马车营占着,他感到特别无助无望,心里难过到真想去见自己的父母算了。
这时,父亲后院邻居有个喊二爹二妈的,收留了父亲,让父亲暂住在他家。喊二妈的问父亲:"你今后怎么打算?”
父亲说:"回单位上班去。"
二妈发话了,说,"我有一个亲侄女,叫大娋,今年17岁,跟你一样可怜,妈妈也是才死去,父亲叫汪文朝,当年她家也是在咱街上住,在她12岁时,她爹在咱街上给地主扛包累死的。她爹死后,她妈就领她回到了小石岭老家,她妈是今年10月份饿死的。她现在也是没有爹妈,没有兄弟姐妹。如果你愿意,我介绍你俩认识,这样相互都有个伴儿,可以相互照应。
父亲同意了,第二天就跟着二妈,步行去了小石岭见女孩。
走到后,喊二妈的,叫女孩的三爹三妈,先看看父亲人咋样?二妈就把父亲的家庭情况,向他们阐述了一遍,说他俩苦命对苦命,省的以后多吵架。
大娋的三爹三妈看父亲长着一副国字脸,浓眉大眼,白净,个高,一表人才。心下欢喜,说这孩子对得起咱侄女,都表示同意,没意见。
随即,才让女孩大娋出来见父亲。父亲见了大娋,第一感觉是,面黄肌瘦,弱不禁风,长相一般,个子也矮了点,别的倒没啥。
这时二妈问父亲:"双成,你看如何?”
当时父亲想,像我这样穷的啥都没有的,虽说有一间草屋,现在还被运输营占着,不知道何年何月归还,有啥理由说不同意,只要女方同意,我无话可说。
接着二妈就去问大娋,你看双成人怎么样?大娋也表示没意见。
既然双方都没意见,那就明天去公社,帮他们开证明领结婚证,三爹随即去本大队给大娋开了证明。
下午,父亲、大娋、三爹,加媒人二妈,一行四人步行回到了邢集,是准备第二天去邢集公社,帮他们领结婚证。
这时的大娋,由于五九年吃大食堂,天天喝野菜汤,已经饿得走不动,父亲是一路把大娋背回来的。
第二天到了公社,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一看女方开的证明,只有17岁,说年龄不到,没领成。(当年男女双方结婚,女方年龄得18岁,男方20岁)
父亲这时已改口叫大娋的三爹三妈,也叫三爹三妈了。父亲对他们说:"三爹三妈,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请放心,以后大娋跟着我,我不会让她受罪的。我俩在这领不成结婚证,没问题,我们可以去我单位结婚,是一样的。”
三爹三妈有些担心,说小妮儿整天吃不饱,瘦成那样,怕体力弱走不动。
父亲说,二老请放心,她现在已经是我的亲人了,我就是背也要把她背到明港去坐火车,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第二天,父亲就带着女孩大娋到自己单位去,每次去明港坐火车,都要先步行40里地到明港,大娋真是走不动,父亲就背着大娋走。
父亲一路背着一边想,爹走了,想不到身边又来了一个最亲的人。像上天安排的似的,让俺两个苦命的人,走到了一起。
文中提到的大娋,就是我现在的母亲,当年父亲和母亲认识,有一点就是嫌母亲有点儿矮,父亲身高一米八,母亲一米五。
好,今天就先叙述到这里,咱们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