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贬义属性,是指毫无意义的撒泼骂街,纯属个人不满的肆意表达,而其褒义内涵,则指倾听他人发泄不满,或是用适当的情绪来解决问题。
春节,家中水管漏水。向物业报修,一次,两次,回应均为工人仍在休假,要等上班之后。气不打一处来时,如何有理有据的发泄,入情入理的表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才是情绪利用的价值所在。
可以这样“滔滔不绝”:“大兄弟,春节你捞不着休息,值班很辛苦,我体谅你,但是我家里水管漏水了,不能烧饭,一大家子吃不上饭,你是不是也该同情同情我?假如漏点持续存在,楼下房顶浇湿,谁的责任?物业费我一分不欠您的,有了问题您们是不是该帮我解决?安排工人休息是你们内部的问题,不是不给我修水管的理由!如果仍不给我解决,我只能向政府部门投诉了!”针对会服的回复,给出五句陈述,有博同情的成分,有指出对方错误的客观,有如不修后果自负的“威逼”,有维护正当权益的旗帜高举,无一骂人之语,形成无漏洞可钻的逻辑之网,让对方无言可对。如果过程中加上适当的语气加重、情绪上扬,则效果更胜一筹。
夫妻之间,针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意见,互相刚、对面怼,讽刺、挖苦,翻旧账、不依不饶,则纯属个人情绪发泄,于事无补不说,长此以往,极大伤害夫妻感情。
肿么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坏情绪关进笼子,避免说狠话,杜绝抱怨牢骚,有理有据的说服对方,内耗与内卷靠边站,夫妻感情一定越来越和谐。
父母与孩子之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天天就知道玩儿,看人家谁谁谁!”如此种种,已经脱离了情绪层次,达到了语言暴力的境界(题外话,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投错了胎)。
父母是历经社会摔打的老油条,孩子是涉世未深的小鲜肉,三观注定不在一个频道上。如果没有一定耐心,对孩子劈头盖脸情绪化的一顿熊是常理之中的,也是最简单易行的,但也是最不可取的。父母一定要扑下身子,姿势与孩子平等;耐住性子,与孩子眼睛平视;真诚交流,不打压不居高临下,三点做到,远比情绪化的打骂效果好得多。如果实在忍不住,默念三遍“我生的,我我生的,我生的。”最不济,适当躺平、摆烂好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情绪是生而为人的标配,是你我躲不开、逃不掉、扔不了的无形“资产”,适当利用,管控住,让它助力快意恩仇的生与活,才是对待情绪的最应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