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摘抄好词好句,会严重损伤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词语有好坏之分吗?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某些词认定是好词,显然,相对应的,汉语中有些词必然是“平庸的词”,甚至是“坏词”。
问:
1、词语有好坏之分吗?
2、孩子在写作时,用上所谓的好词,文章真的就“蓬荜生辉”了吗?
有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在一篇描写初春的作文中,写道“花儿们竞相开放,一个个都出落成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就像给一片春光烂漫中忽然镶进了一块彩色的塑料条,它无法传递出春天的感觉。但,她在另一处,写道“春天到了,草儿们有了眉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与“眉目”,哪个是好词,一目了然。
越来越多的好词取代了“眉目”这样平常但恰切的词,而这正是孩子用词语生动地描绘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的天赋被损害的过程。等小学毕业了,任你什么样的孩子,作文终于千篇一律了。
二、好词好句是如何破坏我们对语言的感觉的?
真正的写作不是抄袭,而是创造语言。类似“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词语,在创造之初,是非常新鲜生动的。但现在要让这个词语重新生动起来,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果孩子头脑里堆积了太多的好词好句,必然丧失真正的感觉。或者说,真正的感觉被陈词滥调钝化了。实际上,孩子成了“哑巴”,他无法创造出活的语言。
三、杀死语言,杀死感觉
把所有最美的东西汇聚在一起,拼装成的东西,是丑陋而可怕的。它丧失了语言本质的东西,就是生机。我们以机械的方式,将好词好句灌输给孩子,将庸俗的作文结构灌输给孩子,这些会让孩子的大脑了产生真实的变化,或者说会塑造孩子的大脑,直至孩子的大脑了被结构化,无法欣赏真正的作品,写出真正的文章。
四、如何理解写作问题
如果孩子三年级,写出结构规范的作文,那么,他的写作能力,很可能已经被摧毁了。
正确地使用语言,精确地使用语言,有感觉地使用语言,包括形成结构,乃是一种极高的能力,需要漫长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往往是隐性的,是从丰富的探索,混沌的写作中涌现出来的。而且,不是以线性的方式逐一涌现出来的,是在某一刻,以跳跃的方式涌现出来的。
过早地追求精确与成熟,意味着过早地定型与死亡,并且这种定型,必然是以幼稚的模式的方式达成的。
所以,孩子的写作应强调先读后写,重读轻写。在写作方面,遵循整体优先、意义优先原则,将孩子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精确的作文训练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之前,必须处于从属的地信,丰富的自由的写作,才是本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