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猫YKZ
—1—
这两日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一文和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一起梳理了两位作家的读书经历,也不禁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2—
小时候,妈妈是小学老师,我三四岁时没上幼儿园,倒是跟着妈妈早早地进入了小学课堂,自己坐在教室后面,听妈妈上课。或许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吧,自己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那个时候喜欢看妈妈的书,虽然不识字,听得比较多,但是对看书很感兴趣。后来再大一些,读小学了,每次拿到语文课本总喜欢从头读到尾,最喜欢读那些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后来也看了很多故事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不过,我读得最多书还要数《作文大全》《优秀作文选》这之类的书,我还会摘抄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段,并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去。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小学时常用的作文开头就是“童年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
小学时,学校还会发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一发下来,我就会立马读完,这些报纸杂志也给了我很多收获。记得我三四年级时还写了一篇作文,叫《读苗苗报有感》,发表在了报纸上,还获得了作文比赛三等奖,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多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当然,字里行间也夹杂着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
—3—
再长大一些,大约五六年级的时候,开始流行租书看,我便经常租一些青春文学(也就是小说,哈哈)。
初中的时候,很喜欢看明晓溪的书,饶雪漫的书,还省吃俭用买过她们的书。记得有一次我把买的小说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是明晓溪的一本新书,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拿出来看,后来被妈妈发现了,本以为等待我的是一顿臭骂,结果没想到妈妈居然很温柔地告诉我:“小说里的人物描写、情节构思很精彩,我都忍不住要读了,你要读完以后学习里面的表达方式,要为自己的习作增色。”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热爱阅读了。
高中时,很喜欢看郭敬明的书,还有桐华的书和很多不知名的作者写的书。那个时候的我,看书很投入,总是把自己当做主人公,跟随故事情节边看边哭,或者边看边笑,曾经有一次,看一本书(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用掉了半包抽纸,哭得稀里哗啦的,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还有一次,在高三的一节自习课上,我把书放在桌肚偷偷地看,一着迷,连老师来了都不知道,结果那本租的书被班主任老师无情地没收了。租的书不能如期退还是要赔钱的,那笔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巨款,于是我去找班主任老师协商,我说:如果这次月考我能考进年级前20,能不能把书还给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在课上看小说了。班主任老师说,好的,看你的表现。其实考进年级前20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一点难度的,我一般在年级五六十名左右徘徊。但是为了那本小说,我第一次冲进了年级前二十,也是唯一一次,或许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4—
后来到了大学,我便没有再看小说了,或许是因为大学课程对写文章的要求提高了,我读得更多的是专业类的书籍,教育学类、心理学类的书籍读得比较多,也有涉猎别的专业的书籍。
当时的我觉得大学生图书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能让我浮躁的心沉浸下来,能让我看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能让我想明白很多事情……现在的我仍然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大学里没能经常泡在图书馆里读书,总是被社团活动等事情打乱计划。当然,大学社团也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活动策划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工作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过很幸运的是,在小圆子的推荐下,我加入了剽悍一只猫的读书营,在读书营的各种活动中,我读了不少个人成长的书,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后来,在一次参加红色故事讲解员的比赛中,认识了百合姐姐,加入了她们的悦周末读书会,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每月的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也让我开拓了眼界,收获了一群小伙伴。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阅读中,我了解了名师成长的密码,找回了自己的教育初心,也让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会带领着我们班级的孩子们一起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书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让我们一起开始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