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连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花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花的图片
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随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花之歌,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作者的资料,老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预设难词,老师相机指导
(3).朗读展示
2.在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做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说说作者的构思
(3).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发现
我是花
花之歌
花的生活和追求
四、精读课文,感悟想象的奇特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想象的独特?做上批注。
1.关注“我”是什么?发现想象的奇特。
(1)默读1到4,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师提示:花为什么有那么多别名)
(2)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体会隐喻,比喻,排比的好处。
(3)小结:作者有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吧!
2.关注“我”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1)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花的行为体会花的品格和追求,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
(2)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等等泥人化的词语,想象花的行为,感悟花的品质,感叹作者的想象独特。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情感。
3.本文借清新的花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对比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
1.默读“阅读连接”中的《杨柳与水莲》一文
(1)体会这首散文诗隽永的意味
(2)了解这首散文诗,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泥人化的写法。
2.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的朗读全诗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阅读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
2.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