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成了刷屏歌,让高晓松发现自已还能写“流行”歌曲。而且这句话也引来了滔滔口水,逼着高晓松在不止一个场合献上自己的理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在被写成一首歌之前几年,高晓松就说过,并在自己的脱口秀里讲过它的来源。它来自一个女人——高晓松的妈。
(“他妈”这个词一不小心就会在行文中出现歧义,“母亲”一词又不符合我对这个女人的理解。最后,我决定在以下的文字中以“母上大人”称之。)
从高晓松的节目中,或者百度一下,大家会很容易得知这位母上大人的家世渊源。所谓“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不然,高晓松也不可能整天在节目中显摆:“林徽因她们家就在我家对门。”“小时候遇到xx问题,我妈就给我写个纸条,让我找邻居xx伯伯,他是XX院士,那个领域的顶级专家。”等等。
除了这样很明显的作为客观事实存在的信息之外,从高晓松节目的只言片语中,我看到了这位母上大人非同一般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位优质母亲的人格魅力。
首先在高晓松大学辍学这件事上。(很多厉害人物大学都没读完,如比尔·盖茨,如乔布斯,如高晓松。但更多的大人物是完成大学学业的。还有更多的辍学者始终默默无闻。所以,辍学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位母上大人就非常宽容。给儿子一把吉他,闯去吧!于是,高晓松连本科都没毕业。但同时别忘了,高晓松的妹妹妹夫可都是博士。由此看出,这位母上大人在子女的教育发展问题上并不固执。应该属于因材施教的。
同时我想起了另一位目前比较火的脱口秀主讲人,曾说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自己不情不愿、扭扭捏捏地考了个博士。当说到把博士录取通知书拿给父亲,父亲长舒一口气的情景时,我和那位主讲人一样内心五味陈杂。
高晓松辍学后的发展人人皆知。我想应该就是那些时候,母上大人给他说了那句如今传遍大江南北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的发酵效果可谓惊人。高晓松凭借这句话走到今天,而且直到今天,他还在用这句话警醒自己:“在俯身捡拾地下的六便士时,记得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更别说对普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不啻于一次人生指导,一个生活选择的重新思考。
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中,高晓松说,母上大人有次跟他说了一句话,让他受到一次大震动。“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65岁简直太幸福了,你就踏踏实实过吧。65岁你就不需要负责任了,对国家的,对儿女的,对事业的,该尽的义务都尽到了,你可以轻松地过想过的最自由的生活。”高晓松可是说过“30岁根本不值得过,青春都没有了还过它干嘛”的话的。
有类似高晓松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且不管处在哪种年龄段,都会多少有点被岁月的流逝所带来的焦虑和虚无感。所以,这句话震动到的不仅仅只应该是高晓松,通过高晓松之口,又会有很多人会被震动到。
但你知道,母上大人指的“想过的最自由的生活”是什么生活吗?高晓松在一次节目中说了,“我妈正背着双肩包,在美国乡下溜达,考察美国乡村小教堂呢!”
对比那些一心扑在儿女身上,养儿防老、享儿女清福,指望儿女孝敬的父母,这位母上大人令我格外敬佩。
行文至此,大家应该赞同我题目的观点了,这位母上大人就是一直给高晓松指路的女人,他的精神世界的灯塔。
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从这位母上大人身上学点什么。我们无法苛求自己的父母,但,我们是否可以要求自己像这位母上大人学习。学习她对待子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
对待孩子,我们生他养他,但会教育他吗?孩子长大了,离家了,我们还不放手吗?孩子独立了,成功了,我们还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吗?还会想到拥有自己吗?
我是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