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056】
看了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一些想法。
剧情并不复杂:来自德克萨斯的青年士兵比利林恩因为在伊拉克战场上勇救中弹负伤的班长而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英雄,于是和整个班的战友一起被召回国授勋,一路参加一场接一场各种性质的“表演秀”,直到最后在一场感恩节的橄榄球赛上做了“天命真女”盛大的中场表演的助演嘉宾,并由此结识了心怡的女孩,最后不顾姐姐的坚持挽留执意重新回到了战场。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片中主演那一双由始至终都饱含着忧伤的眼睛,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带给这个19岁青年的巨大而沉重的影响。他服从了命令,履行了身为军人的职责,并由此获得了荣誉,却无法理解为什么“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却成了万众褒奖的荣耀”,伴随这荣耀而来的,就是他一场又一场虽不情愿却不能拒绝的小丑一般的表演。他理解不了这个社会和民众,就像民众们除了起哄其实对他们在战场中的真实处境漠不关心一样。
影片中很多细节都非常有意思,反映出创作者对于这场战争或者所有战争的反思:
主角之所以会被送上战场,只是作为父亲被迫答应“准姐夫”撤诉的条件,而“准姐夫”之所以起诉他是因为自己的车被他给砸了,他之所以要砸车是为了给在车祸中意外受伤然后遭到“退婚”的不公正待遇的姐姐出气,并非为了什么“国家荣誉”之类的宏大主题;
即使他们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国家英雄”,也不过仅仅是在盛大的橄榄球赛的中场歌舞表演中扮演了一回明星大腕的陪衬,英雄只是主菜盘子边上的点缀;
几乎所有人都在想着怎么以“战争英雄”的噱头来赚钱,包括球队的老板,接待他们的经纪人,当然最后预想中的拍电影计划并没有谈成,只是因为在预想中每人的酬劳高达10万美金,而球队老板只肯出价到5500块。一切都是生意;
事实上也根本没人关心这场战争和他们存在的意义,球员只关心在战场上亲手杀人是什么感觉,球场工作人员只希望他们表演结束后赶紧滚蛋并因此与他们打了起来,看台上的球迷只关心军队中是否存在同性恋现象,而在回国的飞机上,一些利益集团的“战争获利者”其乐融融地享受着顶级香槟雪茄,即使旁边正躺着在战争中牺牲还身披着国旗的班长的尸体……
全片中只有男主的姐姐一个人觉得这场战争根本就毫无意义,国家只是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名义把一个又一个年轻人送进战争的泥潭,即使遭到全家人反对,她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弟弟留下来。可惜男主不能辜负包括新认识的女友在内的其他所有人对于“英雄”的巨大期望,或者还有对于死去战友的缅怀,也许还掺杂着一些“离开战场其实他什么都不是”的来自潜意识深处的恐惧……
最终,“英雄”只是噱头,“战争”只是利益集团的发财工具,“士兵”也成了被荣誉和道德绑架而无法真正决定自身命运的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
写到最后,我想起了一个故事:1633年,伽利莱奥·伽利略在宗教法庭悔罪,宣布放弃他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得闻此言,他的学生安德雷亚讽刺道:“没有英雄的国家真不幸!”伽利略淡然回答:“不,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
了解了战争的血腥恐怖,才明白和平的难能可贵。令人遗憾的是,时间虽然已经来到了公元21世纪,但战争却从未离我们远去。各种心怀鬼胎的利益集团依然在纷争不休,现实中也仍然有很多人继续在那种“等待被英雄拯救”的幻想中艰难度日,这不能不说是全体人类的悲哀。希望这样的日子早日远去,真正安宁祥和的岁月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