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夭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巴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个浪漫的城市。他独有的文化,从女性的穿着,还是建筑,都包罗着浪漫这个词。
《寂静的巴黎》,反应新冠疫情下人生百态,写得都是最普通的人在新冠疫情当中的故事,但却同样震撼人心。边看边体会到一种博爱,“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作者申赋渔认为,新冠病毒就像一面镜子,从宏观来看,它映照的是国家的制度、经济和文化,但以一个微观视角去欢察时,洞见的则是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在疫情面前,脆弱、冷漠、敏感,都是人们最真实的反应。他们可能因此变得更坚韧、更美好,当然,也可能更灰暗、更绝望。”
二〇二〇年的春天,新冠病毒席卷法国,巴黎封城,全民禁足。
读着读着,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其实,人类的应激反应是差不多的。
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很多人生活的很辛苦,但是依旧坚持了下来。
前一天晚上,封城的消息就已传遍了巴黎。人们逃出巴黎,火车站人口攒动,堪比中国春运。很少店铺开着,一半还是违规营业。公园关闭,拉上铁栅门,空旷无比。卢浮宫早已关闭。大街上救护车不时呼啸而过,比平常要多出好多倍。医护工作者冲在第一线。巴黎谣言不断,政府忙着辟谣。家乐福人流拥挤,如同元宵节灯会。超市满满的货架好像被洗劫过,地上洒落着番茄酱,这是争抢摔碎的瓶子。
你们在担心什么?病毒致死,还是饿死?
真的是灵魂拷问。
法国政府群发短信,要求所有人呆在家里,不要出门。人们囤积多利潘,一种类似于我国的板蓝根,双黄连,连花清瘟之类的神药。早就抢光。应急状态下,人类的心理共通,无问西东。连专业作家的申赋渔也无心写作,紧张,失眠,不时刷手机,上网看最新消息,还把电视开着。
电视里的航拍镜头,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道,行人,车流稀少。呈现巨大灾难后的荒凉沉寂。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两三个警察巡逻,安静得可以听到心跳。流浪汉忽然变多起来,无家可归,无处可去。
那么具体的人呢?
七十三岁的詹姆斯,新馆疫情的高危人群。子女长大,离婚独居,和四十年前的前女友隔空结婚,通过邮件办理结婚熟悉。疫情让心态发生变化,抓紧时间爱吧。
法国图卢兹一位男子在七米长的阳台跑了六千圈,花六小时四十八分,跑了马拉松全程。记得在深圳半封城期间,跑团里一位跑友无法下楼,因为本栋楼有密接者。他也是在瑜伽垫跑了一个半程马拉松。
老马只身来到法国打工,好不容易才把妻子女儿接来团聚,刚买下一家小店的经营权,谁料就遇上疫情。“房租太贵了,不敢停业,做一天是一天。”他想回国,可离开太久,早已无家可归。“我想要一个院子,几亩地。老了,有个自己的地方,挖个塘养养鱼,种种菜……人就是好玩,兜了一个圈子,到临了,还是想过从前那种日子,养鸡种地,安安宁宁的。”
“我自从开这个店,到现在十五年,每天就像驴拉磨,不停地拉。除了去菜场,我都没看到巴黎是什么样。这些天关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我就想,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什么?等疫情过去,我就把餐馆卖掉。我买一辆房车,一直开,一直开。我反正没有家,也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我就一直开。我希望遇到好的……遇到了我就停下来画。”
对了,老马原来是学画的。当中国画家到巴黎之后,没有办法从事他原本的职业,从作画变为开餐馆。生活节奏改变之下,艺术家的理想破灭的时候还有残存的想法,可以在路边作画。但是疫情来临,却发现连这个也干不了。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我活了美好的一生》这篇故事,提到疫情时期法国养老院的情况。今年是老人的一个难关。在九十九岁,是位药剂师。封城期间,99岁的他服下了自己配好的药,在浴缸中自杀了。老人离世前在给儿孙的信中写道:“我活了美好的一生,现在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这个世界已经与我无关。”对于生和死,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可以坚强地活着,也可以幸福地离开。
申赋渔曾做过二十年的记者、文字功底还是非常厉害的,其中《匠人》《一个一个人》都是值得读的好书,目前他定居巴黎,这本《寂静的巴黎》是他在2020年经历巴黎疫情时写下的“封城日记”,全国上下再次共同抗疫的当下看起来更是感同身受。平凡人平凡事平凡的生活,书中有一句话是『总有一些人,在努力给这人世间一点善意、一份鼓励、一些希望。总有人在想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