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迎来了专业学习和任务的高度密集期(三个科目的期中考,文学作品日语发表,电影鉴赏发表,旅游地理作业),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基本没有什么输入了,估计这一状态可能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呢,作业可能都是以回顾和反思为主了,大家有兴趣的就看看吧哈,无论大家是指出一些问题,给我提出建议或者我的反思对大家有帮助,我都会很开心的哈。
一开始在给这些任务安排完成顺序和规定完成的期限的时候,我是按照一贯以来的习惯,一项归一项,基本是根据任务紧迫性以及预估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来安排,把一项任务彻底完成了之后再去完成另一项的,一项任务没完成,我就很少会去着手另一项任务。
比如说,假如今天是周四,下周一有古典语法的考试,周二和周三之前要完成写作以及听力的作业,周四有高级日语的考试,周五之前必须要写完文学的读后感,周日之前要写完旅游地理的案例分析。那我就会选择先复习古典语法,等复习了80%左右的程度,再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去复习高级日语等等。
但最近在实际复习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借着这次作业,回顾一下这次任务计划的调整,记录一下反思。
按照我本来的大概估计,我大概需要安排完整的两天时间来复习古典语法,本来是安排周五、六整整两天来复习古典语法的。
但在我大概复习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注意力已经无法再高度集中了,而且古典语法相对来说晦涩难懂(可以说是日文的文言文版,但难度大很多,很多助动词变化,涉及大量的分析,而且老师上课讲的也不够系统,很多内容需要自己课后去摸索分析),比较烧脑,甚至产生了一种很厌倦甚至可以说是恶心的感觉。
休息了二十分钟左右之后,按道理来说休息过的话,注意力是应该恢复一定程度的了,我也应该继续投入复习的了。但奇怪的是,之前那一段时间复习产生的厌倦感并没有消去,一想到要再重新投入到那里面去,反而更加厌倦,甚至竟然产生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抗拒感。
但是,其实我的注意力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的了,如果我不复习的话,那在古典语法上的进度就会落后,可能无法在预期的两天之内复习完,进而可能拖慢其它科目复习以及任务完成的进度。
但我又明显感觉到我彼时的厌倦感很严重,我意识到即便勉强逼自己投入复习,效率应该也会很低。但我又不想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怎么办呢?侧过脸去看一下旁边一堆等着我“宠幸”的书本,看了一下紧密排着的任务,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觉得压力山大。
厌倦着、惆怅了一小段时间,忽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复习不下古典语法,为什么不先复习高级日语呢?
虽然说一开始是因为高级日语比古典语法晚了好几天才考,本来可以晚几天等复习完古典语法和做完其它任务再复习的,而且习惯了先完成一项再去完成另一项,再加上先复习高级日语的话,就难以按原本预算中的复习进度进行了。
但当时制定计划的时候的确没想到原来连续复习古典语法的难度那么大,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就相当于连续做烧脑的数学题一样,注意力会损耗很多。
相比起来高级日语里的内容却简单很多(由于是现代语,而且),而且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包括单词,习题,语法,惯用语等等,尤其是记单词,不涉及太多的分析,只需要记忆就好了,相比起来耗费的注意力会小很多。
我忽然意识到当时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任务性质以及任务和自己的精力匹配度的问题,所以后面我就重新调整计划了,把本来整整两天复习古典语法调整成了把古典语法和高级日语以及听力作业交替完成的状态,然后本来打算两天完完完整复习古典语法的时间被切割成了四五天的一部分,主要是把它安排在我精神状态最好的早上醒来后以及午睡后去完成,中途的时间插入高级日语的复习和听力作业的完成,结果发现效果还蛮好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回顾这次复习和任务计划的调整,我反思了一下计划的安排问题。
也许在安排任务计划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根据任务紧迫性以及预估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来安排之外,为了更高效和更合理,还应该要判断一下任务的性质,拆解任务以及考虑任务和我们的精力搭配程度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
1、判断任务性质
当我们面临多个任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判断每个任务的性质:是机械的还是非机械的,是偏逻辑分析类的还是创造类的,还有自己的熟练程度和了解程度,哪项任务最难,哪项任务最简单等等,这样方便后面安排;
2、拆解任务
即便是同一个复杂任务也可以拆解成不同的部分,看看哪部分是最难啃的,哪部分对于自己来说是最简单的。比如同样是高级日语,但是高级日语里分开单词,语法,习题,惯用语,语法里又分成一般课后语法和难区分、容易混淆的语法等等;
3、考虑任务和我们的精力搭配程度的问题
(1)了解自己,看一下自己一天之中精力最旺盛的大概在什么时候
(2)把最难的任务或者同一个任务的最难啃的部分安排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这样有利于以最高的效率攻克难题
(3)交替安排一些不同性质的或者相对简单的任务穿插其中
因为不同性质的任务所需要动用的大脑区域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一直做同一个任务或者做同一个任务的最难的部分,可能会导致那些区域过度劳累,一直勉强做下去即便最后真的完成了,一来自己可能会觉得很费力,二来其实效率可能会很低。而交替安排不同性质的或者简单的任务穿插其中的话,不会那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且不同性质的任务动用的可能是大脑不同的区域,不同强度的任务对大脑的损耗程度也不一样,交替安排不同性质的或者相对简单的任务穿插其中可以让大脑之前过度疲劳的区域得到恢复,效率应该会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