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棹歌·浦漾烟雨》
浦漾烟雨人疏疏,
少年归来又旧居。
欲访桥边渔家火,
犹吟古人乘月书。
注:浦漾,古名鲍郎浦,在通元集镇南,为通元境内最大湖泊,上有九孔浦漾古桥,旧时渔舟云集,盛产红菱。宋《澉水志》:“有鲍姓者凿浦煮盐,因名其浦,至今俗呼鲍郎浦。”清《澉水新志》:“菱四角而色红,产通元镇鲍郎浦(今浦漾地方)。”清陆以諴《浦漾渔歌》其序云:浦漾广阔,长桥十二洞,约三丈余,渔舟骈集,在通元镇之南。其词有“广浦成渔溆,渔家乐若何。郎君支屋住,欵乃扣舷歌。夜冷搴红菱,天晴晒绿蓑。长桥足清听,乘月几回过。”之句。
和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八二:秋晚东林落木疏,白莲僧寺水中居。昏钟不隔渔庄火,古殿犹存日本书。(白莲寺即东林施水院。渔庄在其北。寺壁有日本国人题名二处。)
诗评:这段文学作品是一首描述浦漾景色和少年回家的诗歌,其中提到了浦漾古桥和盛产红菱的背景信息。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去访问渔家和吟咏古人的情感,以及对乡土风情和自然美景的向往。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乡土的深厚感情,并引人遐思。